淺鄙的意思、淺鄙的詳細解釋
淺鄙的解釋
粗淺鄙俗。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伊水》:“文字淺鄙,殆不可尋。” 清 曾國藩 《複賀耦庚中丞書》:“辱承扶掖之盛心,恐不察其淺鄙而期許過實。”
詞語分解
- 淺的解釋 淺 (淺) ǎ 從表面到底或外面到裡面距離小的,與“深”相對:深淺。淺灘。淺海。屋子進深淺。 不久,時間短:年代淺。 程度不深的:這篇文章很淺。淺薄。淺嘗。淺見。淺近。淺陋。 顔色淡薄:淺紅。淺淡。
- 鄙的解釋 鄙 ǐ 中國周代地方組織單位之一,五百家為一鄙:鄙師(古官名,周制每縣五鄙,“鄙師”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處,邊遠的地方:邊鄙。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淺近)。 輕蔑,看不起:鄙視。
網絡擴展解釋
“淺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qiǎn bǐ(注音:ㄑㄧㄢˇ ㄅㄧˇ)
- 含義:形容事物或言論粗淺鄙俗,缺乏深度和雅緻,常用于批評文字、見解等不夠精深或不夠文雅。
2.出處與例句
- 文獻引用:
-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伊水》:“文字淺鄙,殆不可尋。”
- 清代曾國藩《複賀耦庚中丞書》:“恐不察其淺鄙而期許過實。”
這兩例均指文字或觀點的粗淺、低俗,帶有自謙或批評的語境。
3.用法說明
- 適用對象:多用于形容學術、文學或言論的淺薄低俗,如“淺鄙之見”“淺鄙之文”。
- 感情色彩:含貶義,需根據語境判斷是否用于自謙(如曾國藩的用法)或直接批評他人。
4.相關拓展
- 構詞分析:
- “淺”指深度不足(如淺顯、淺薄);
- “鄙”含粗俗、低劣之意(如鄙陋、卑鄙)。
二者結合後,詞義更強調“淺顯且低俗”的雙重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水經注》或曾國藩書信集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淺鄙
淺鄙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思想觀點或見識淺薄、膚淺、狹隘。
拆分部首和筆畫
淺鄙由兩個部首組成:水(氵)和鬼(鬼),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淺鄙這個詞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史記·關雎》一文中。在此之前,"淺鄙"常用于歌詩和筆記中,用以形容作者對某些人或事的不滿或批評。
繁體
淺鄙的繁體字為「淺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康熙字典》對淺鄙的古時候寫法有所記載,古代常用字的寫法多有變動,而淺鄙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字形演化。
例句
1. 他對這個問題的了解太淺鄙了。
2. 那些言論太淺鄙,缺乏思考和深入研究。
3. 不要以淺鄙的眼光看待事物,要保持開放的思維。
組詞
形容詞:淺薄、淺陋、膚淺、狹隘
動詞:鄙視、鄙夷、鄙棄
近義詞
淺薄、淺陋、膚淺、狹隘、膚泛
反義詞
深邃、廣博、深刻、睿智、寬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