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牋簡的意思、牋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牋簡的解釋

文書。 唐 韋應物 《送陸侍禦還越》詩:“敬恭尊郡守,牋簡具州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牋簡”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單字本義及曆史用法兩方面解析:

一、單字溯源

  1. 牋(jiān)

    《說文解字》釋為“表識書也”,本義指在竹木簡上作标記的短小文書,後衍生出信函、注釋等義,如《廣雅》注“牋,書也”。在文獻中多作“箋”,如唐代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即以詩箋傳情。

  2. 簡(jiǎn)

    《說文解字》稱“牒也”,原指竹木制成的書寫材料,《尚書·多士》載“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其中“冊”即編連的竹簡。後引申為書信、文書,如《晏子春秋》“著之于簡”。

二、複合詞釋義

“牋簡”屬并列結構,整體指代古代書寫載體及文書形式。具體包含兩層内涵:

  1. 物質載體

    特指竹簡與紙張結合的書寫材料,如《文心雕龍·書記》所述“牋者,表也,表識其情也”,反映漢魏時期由簡牍向紙張過渡的書寫形态。

  2. 文體功能

    作為古代特殊文書類型,常見于君臣奏對或文人書信,如《後漢書·胡廣傳》記載“諸生試章句,文吏試牋奏”,說明其具有禮儀性與實用性的雙重特征。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标注為“古代文體名”,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但在研究中國古代文書制度、文字載體演變等領域仍具學術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牋簡”一詞需要拆解為“牋”和“簡”分别解釋:

  1. 牋(jiān)
    同“箋”,本義為小幅的紙張,古代多用于題寫詩文或書信,如“信牋”“便牋”。引申為書信的代稱,例如唐代詩人李商隱有“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的牋文()。

  2. 簡(jiǎn)
    原指竹簡,即古代書寫用的狹長竹片,後泛指書籍、文書,如《詩經》中“豈不爾思?畏子不我即”的簡冊()。現代漢語中,“簡”也指簡單、簡潔,如“簡化”“簡明”。

組合意義
“牋簡”可能指古代書寫載體(書信與竹簡)的合稱,或借代文書典籍。若為筆誤,可能應為“簡牋”(文書)或“簡牍”(竹簡木牍)。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确認。

别人正在浏覽...

騃冶暗合暗探安祥保勘被保護人鉢錢不白之冤補綴常願齒盡叱奴傳運丹旒澹月東人風綴怪僻廣員講供郊圻汲長京兆尹記誦絕色佳人拘羅陵突隆峻論黃數白落水賬祿澤馬克辛偭規錯矩名實相副旁行邪上飄爾枰棊憑式遷秩奇道秦鹿屈蹇覰覰然宂鬧弱門嗓眼繕守施禮誓盟受聽水簾訴理所唾絨屠破望江南烏踆兔走小桀谿谷唏裡嘩啦席門蓬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