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悲喜劇的意思、悲喜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悲喜劇的解釋

[tragicomedy;tragicomic] 戲劇文學的一種體裁,其中結合了悲劇與喜劇的成分,以悲劇性成分占主導地位

詳細解釋

戲劇類别之一。兼有悲劇和喜劇的因素,但情調近于喜劇。亦用以比喻悲傷和歡樂的生活經曆。 王蒙 《火之歌》:“一九七五年的這個冬夜,當他回顧二十三年的腳步的時候……真是一出滋味百般的悲喜劇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悲喜劇(tragicomedy)是戲劇文學中的特殊體裁,兼具悲劇與喜劇的雙重特征,通過複雜的情節和人物命運,展現生活矛盾與人性多面性。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藝術特征及代表作品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漢語詞典釋義

  1. 核心定義

    《漢語大詞典》界定為:“同時包含悲劇與喜劇元素的戲劇類型,情節常由悲轉喜,結局多趨向和解或團圓”。其核心在于打破悲喜界限,反映現實生活的複雜性。

  2. 詞源演變

    該詞源于西方戲劇理論(希臘語“tragikōmōidia”),中文譯名直指其雙重性。《辭海》補充:“中國古典戲曲如《牡丹亭》亦具悲喜劇特質,生死交織中達成情感升華”。


二、藝術特征

  1. 情節結構

    • 悲喜交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戀人殉情的悲劇,最終促成家族和解的喜劇性轉折。
    • 突轉與發現:亞裡士多德《詩學》指出,悲喜劇常通過“命運逆轉”推動劇情,如《等待戈多》荒誕下的深層悲劇性。
  2. 人物塑造

    角色多具矛盾性:如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既是受害者(悲),又是加害者(喜),折射社會偏見與人性困境。

  3. 主題表達

    常探讨存在主義命題:如貝克特作品以幽默消解絕望,揭示現代人的精神荒誕;中國元雜劇《趙氏孤兒》則以複仇成功暗含倫理反思。


三、中西代表作品

作品 作者/年代 悲喜劇表現
《牡丹亭》 湯顯祖(明) 杜麗娘“因情而死,因情複生”,跨越生死界限
《等待戈多》 貝克特(1953) 流浪者的荒誕對話,隱喻人類存在的無意義
《一仆二主》 哥爾多尼(1745) 仆人誤引發的鬧劇,暗諷階級矛盾

四、理論價值

悲喜劇的哲學意義在于解構二元對立。如黑格爾《美學》所言:“它揭示悲劇的必然性與喜劇的自由意志如何在沖突中達成和解”。現代黑色幽默(如《第二十二條軍規》)進一步拓展其批判維度,成為反思戰争異化的利器。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夏征農, 陳至立主編.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9.
  3. 莎士比亞. 《威尼斯商人》. 譯林出版社, 2018.
  4. 馬丁·艾斯林. 《荒誕派戲劇》.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92.
  5. 黑格爾. 《美學》. 商務印書館, 1979.

網絡擴展解釋

悲喜劇,又稱正劇,是戲劇文學的一種體裁,融合了悲劇與喜劇的核心元素,兼具深刻的社會反映與藝術表現力。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1.定義與性質

悲喜劇結合了悲劇的嚴肅性與喜劇的輕松性,通常以圓滿結局收場。它既不像悲劇那樣強調命運的不可逆轉,也不像喜劇單純聚焦于滑稽諷刺,而是通過複雜的情節展現人物在矛盾中的掙紮與和解,最終導向積極的結果。

2.核心特征

3.曆史發展

4.代表作品與意義

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冬天的故事》等傳奇劇,以及現代作品如契诃夫的《櫻桃園》,均通過悲喜交融的手法揭示人性與社會矛盾,既引發思考又傳遞希望。這種體裁通過平衡悲劇的深度與喜劇的豁達,拓展了戲劇對現實的表現力與感染力。

提示:若需了解更多作品案例或理論背景,可參考相關戲劇研究文獻或權威百科(如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

鞍辔扳連保禳别來無恙絣扒吊拷并容徧覆比耦泊主襯衫沖打沖天礮此屬骀宕旦彩帝孫二藏戹運彀率害事黑茫茫虹棟鴻論厚墩墩話茬兒貨兒活性區虎視眈眈假冒堅勵郊陌教頭疾風驟雨凈蕩蕩軍匠樂不可極列植旅力滿志媚豬面首左右謀為不軌鳥語泥涴歐歌前登七上八下鼽鼻妻賢夫禍少渠幨視蔭霜台鼠印跳蹶通觀頭房僞君子文圃文囿五儀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