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黩的意思、塵黩的詳細解釋
塵黩的解釋
猶玷污。塵,自謙之詞。《晉書·孝友傳·何琦》:“一旦煢然,無復恃怙,豈可復以朽鈍之質塵黷清朝哉!” 唐 元稹 《論谏職表》:“如或言不詣理,塵黷聖聰,則臣自寘刑書以謝謬官之罪。”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名子謗議》:“主上居高拱穆清之中,足下每以煩碎之事,奏請無度,塵黷頗多。”
詞語分解
- 塵的解釋 塵 (塵) é 飛揚的灰土:塵土。塵埃。塵垢。塵芥(塵土和小草,喻輕微的事物)。粉塵。煙塵。甚嚣塵上。望塵莫及。 佛家、道家指人間:紅塵。塵世。 筆畫數:; 部首:小; 筆順編號:
- 黩的解釋 黩 (黷) ú 污辱,玷污:黩貨(貪財,貪污)。黩誓。 隨隨便便,濫用:黩武。黩煩。 黑:“林木為之潤黩。” 筆畫數:; 部首:黑;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塵黩”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chén dú,屬于書面用語,常見于古代文獻或謙辭語境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表示“玷污”或“冒犯”,通常用于自謙。
- “塵”在此為自謙詞,指自己的行為或言辭微不足道;“黩”本義為輕慢、濫用,引申為玷污、冒犯之意。
- 例如:在向尊長或上級陳述意見時,用“塵黩”表達“恐自己的言辭不敬或能力不足而玷污對方”。
引證與用法
-
古代文獻中的用例:
- 《晉書·何琦傳》:“豈可復以朽鈍之質,塵黩清朝哉!”(自謙才能不足,恐玷污清明時代。)
- 唐代元稹《論谏職表》:“如或言不詣理,塵黷聖聰。”(若言論不當,恐冒犯皇帝的聽聞。)
-
語境特點:
- 多用于奏章、書信等正式場合,表達謙卑态度。
- 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文研究或仿古文體。
相關延伸
- 近義詞:亵渎、冒犯、玷辱。
- 反義詞:敬重、尊崇。
- 注意:與“窮兵黩武”中的“黩”不同,後者指濫用武力,語義更側重“過度”。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謙辭或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晉書》《唐摭言》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塵黩(chén mù)是一個古老的漢字,它有着多重含義。塵指的是塵埃或灰塵,代表着世俗的、肮髒的事物;黩意味着清除、除去,表示擺脫污垢和淨化。
塵黩的部首和筆畫分别是“屍”和“十一”。屍是一個常見的部首,表示跟死、屍體相關的意思;十一表示它的總筆畫數。
塵黩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這本古代漢字字典。在古代寫法中,塵字形狀更為簡單,由兩個并列的豎筆組成。黩的繁體字形保留了原始塵字的形态。
以下是塵黩一詞的一些例句:
1. 她打掃了一整天,終于把屋子裡的塵黩清理幹淨了。
2. 他的墳墓已經被歲月的塵黩所覆蓋,幾乎看不出原來的樣子。
塵黩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如下:
組詞:塵土、塵埃、塵垢
近義詞:塵霧、塵螨
反義詞:潔淨、清新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