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道的意思、待道的詳細解釋
待道的解釋
要說。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待道是實,從前於俺無弱;待道是虛,甚音信杳?”
詞語分解
- 待的解釋 待 à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以某種态度或行為加之于人或事物:對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将,要(古典戲曲小說和現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門,有人來了。 待 ā 停留,逗留,遲延:你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網絡擴展解釋
“待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與來源
- 含義:“待道”意為“要說”,常用于引出話語或假設性陳述,帶有猶豫或推測的語氣。該詞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如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
- 例句: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待道是實,從前於俺無弱;待道是虛,甚音信杳?”
此處通過“待道”引出兩種假設,表達說話者的矛盾心理。
2.現代用法與拓展
- 引申場景:在現代漢語中,“待道”可表示“待說道”的簡寫,用于口語或仿古語境,例如:“延陵交待道……”()。
- 語法特點:通常後接假設句或疑問句,具有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
3.其他可能的解釋
- 部分詞典(如)提到“待道”為成語,解釋為“等待時機”。但此釋義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其他詞語(如“待機而動”)混淆,需謹慎使用。
4.使用建議
- 適用性:建議在古典文學研究或仿古表達中使用,現代日常交流較少見。
- 注意區分:避免與“待機”“守道”等詞混淆,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西廂記》相關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待道》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意思是等待和追求道德的意義和智慧。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第一個字“待”由“人”和“皮”組成,它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讀作“dài”,共5個筆畫;
- 第二個字“道”由“辶”和“首”組成,它也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讀作“dào”,共12個筆畫。
來源:
《待道》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的一句話:“待人以言忠信,不可不慎也。”這句話是孔子對待人待物的一種要求和标準。後來,《道德經》中也多次提到“待道”的概念,将其視為人們修養和素養的重要方面。
繁體:
在繁體字中,“待道”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待道”可能有一些不同的寫法,但主要是在字的結構和筆畫的書寫上有所變化。然而,總體來說,“待道”的字形在古代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忍耐和冷靜是追求“待道”的基本要素。
2. 他一直在努力修煉自己,以實踐“待道”的理念。
3. 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個相處的機會,學會“待道”。
組詞:
與“待道”相關的組詞有:待人,待物,道德,修養,素養等。
近義詞:
與“待道”意思相近的詞有:追求道德,追求智慧,修身養性。
反義詞:
與“待道”意思相反的詞有:不修邊幅,不追求道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