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劃出範圍,負責完成任務。 史良 《婚姻法執行情況中央檢查組檢查報告》:“在黨、政、人民團體各部門通力合作下,對于群衆的宣傳和解決婚姻問題,采取了分片包幹制,以期做到家喻戶曉。”
“分片包幹”是一個源自中國農村生産實踐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應用場景較為明确,以下從多個維度詳細解釋:
分片包幹指将任務或責任按照區域、範圍進行劃分,由不同單位或個人分别承擔并負責完成。核心在于“劃分責任範圍”和“明确任務歸屬”。例如在公共事務中,政府常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執行效率,如抗震救災時“分片包幹道路保暢”。
這一概念起源于中國農村集體經濟時期。當時為調動農民生産積極性,将土地或生産任務劃分成若幹片區,由集體成員分别承包管理,形成“責任到人”的模式。後期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成為組織管理的常用方法。
該詞強調責任劃分的明确性和協作性,需注意避免因劃分不均導緻效率降低。現代管理中,類似概念如“項目責任制”也與之有共通之處。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查字典等來源(見、2、4)。
分片包幹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片(fēn piàn)的意思是将一個整體拆分成若幹個部分;包幹(bāo gàn)的意思是承包、負責。因此,分片包幹的意思是将某個任務或責任劃分為若幹個小部分,由各個部分的承辦方分别負責。
分片包幹的部首是“刀”和“又”。刀是左邊的部首,它表示和刀劍相關的意思;又是右邊的部首,它表示手或手的動作。分片包幹的筆畫數是10畫。
分片包幹這個詞語來源于農村土地改革運動。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開展了一場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農村土地被分片劃斷進行包幹。這個詞語後來被引申為其他領域中将任務或責任進行分配、部署和承包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分片包幹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分片包幹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古漢字寫法為「分漢包乾」。
例句:
這個項目的工作分片包幹,每個部門需要承擔自己的責任。
組詞:
分片、包幹、分配、任務、責任、拆分。
近義詞:
分工合作、分工負責、分工協作。
反義詞:
整體負責、全權責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