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色霞光。 南朝 梁 江淹 《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詩》:“絳氣下縈薄,白雲上杳冥。” 唐 王勃 《采蓮賦》:“憐曙野之絳氣,愛晴天之碧雲。”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伯喈牛小姐賞月》:“玉樓絳氣,卷霞綃雲浪寒光澄澈。”
"绛氣"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典雅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赤紅色的雲氣或霞光,尤其在古典文學和道家文化中,常帶有祥瑞、仙逸的意境。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内涵及用例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赤色雲霞之氣
指日出、日落時天空呈現的深紅色雲霞光暈,或彌漫于空中的紅色霧氣。
《漢語大詞典》 釋為:"赤色的雲氣。" 此解點明其視覺特征為鮮明的紅色調,多與自然天象相關。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第9卷,第1263頁。
道家所指仙靈之氣
在道教文獻中,"绛氣"被賦予超自然色彩,象征仙境中的祥瑞之氣或修煉者吐納的先天元氣。
例:《漢武帝内傳》 載西王母降臨時有"靈飛绛氣,翠羽華裳",此處"绛氣"暗喻仙氣缭繞之象。
來源:《漢武帝内傳》(中華書局校點本),卷三。
象征祥瑞與仙境
古典詩文常以"绛氣"烘托神聖、華美的場景。如南朝庾信《道士步虛詞》:"绛氣下萦薄,白雲上杳冥",描繪道觀被赤雲籠罩的缥缈景象。
來源:《庾子山集注》(中華書局,1980年),卷五。
霞光的詩意表達
唐代王勃《七夕賦》以"引驚蟬于寶瑟,宿蘭燕于瑤筐。绛氣朝浮,銅渾映靈匹之曜"形容朝霞映照天宇,凸顯自然之壯麗。
來源:《王子安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卷一。
道家内丹術語
《雲笈七籤》 載:"乘八景之輿,蔭明霞之光,回霄降煙,彩雲捧足",其中"明霞"與"绛氣"互通,喻指修煉者周身的純陽真氣。
來源:《雲笈七籤》(中華書局,2003年),卷二十。
《道藏》釋義
道教典籍将"绛"與五行之火對應,象征純陽生命力,"绛氣"即天地間至陽之氣的顯化,常見于描述洞天福地的仙景。
來源:《道藏提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條。
古代天象記錄
《宋史·天文志》記載"赤氣亘天"的天象,此類"赤氣"與"绛氣"意近,均被視為特殊天候或吉兆。
來源:《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卷五十二。
"绛氣"兼具自然現象與人文象征的雙重意義:既指具象的赤色雲霞,亦承載道家仙境的玄妙意象,是漢語中融合視覺美學與哲學意蘊的獨特詞彙。
“绛氣”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赤色霞光,常見于古代詩文中的自然景象描寫。以下是詳細解釋:
“绛氣”由“绛”(赤紅色)和“氣”(雲氣、光彩)組成,字面意為“紅色的雲霞或光芒”。它多用于形容日出、日落時天空的赤色霞光,或雲霧中透出的紅光。
“绛氣”在古漢語中屬于雅言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文學或曆史研究。其近義詞可包括“赤霞”“丹霞”,反義詞則如“素輝”“白虹”等。
個别詩句(如“龍行踏绛氣”)中,“绛氣”可能被引申為祥瑞的紫氣,但此用法較為特殊,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句或詞語演變,可參考《漢典》《漢語詞典》等來源。
拔出半邊天闆官兵毀猜謎超絕呈詢赤壤川逝廚廪春仲處暑大老澹茫悼楚盜匪笃信好學根機挂帥鴻篇巨著護疾警號糾拿居下讪上句中眼勑額攬轉轹刍臨陣脫逃柳眉踢豎龍台觀論批輪蹄覭髳旁指曲谕潛絕千秋歲纖手頃聽青土入律喪魄騷然少女嫩婦盛筵必散審計署伸屈式盤四書五經搪塞踏飧踏踏田表推服僞謬烏麥鄉邦小廣播校理斜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