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處暑的意思、處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處暑的解釋

[the Limit of Heat(14th solar term)] 我國二十四節氣中居于立秋之後、白露之前的一個節氣名,在8月22、23或24日

詳細解釋

(1).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公曆八月二十三日左右。《逸周書·周月》:“秋三月中氣,處暑,秋分,霜降。” 朱右曾 校釋引 孔穎達 曰:“處暑,暑将退伏而潛處。” 唐 陸龜蒙 《襲美題郊居十首次韻》之八:“強起披衣坐,徐行處暑天。”

(2).北方人稱農曆七月間的小蜻蜓為“處暑”。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今俗指麥間小蟲為麥秋,可笑也,亦猶北人指七月間小蜻蜓為處暑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其名稱源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的記載。該節氣标志着夏季炎熱天氣的終結,氣候由濕熱逐漸轉為幹爽,屬于中國農耕文化中“三秋”時節的重要節點。

從天文曆法角度看,處暑一般發生在每年公曆8月22日至24日之間,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地球公轉軌道位置使得北半球接收的太陽輻射量顯著減少。根據《中國天文年曆》測算,2025年處暑具體時間為8月23日9時33分。

物候特征方面,《禮記·月令》将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描述的是猛禽開始捕獵、萬物進入肅殺狀态、農作物成熟收割的自然現象。在農事活動中,華北地區有“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廪倉”的諺語,反映此時正值秋收關鍵期。

該節氣在民俗中承載着多重文化内涵,《荊楚歲時記》記載了處暑“迎秋”的祭祀儀式,民間至今保留着放河燈、開漁節等習俗。中醫藥典籍《黃帝内經》則強調此時應“使志安甯,以緩秋刑”,注重潤燥養肺的養生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處暑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通常在每年公曆8月22日至24日之間,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以下是關于“處暑”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二、氣候特點

  1. 氣溫變化:處暑後太陽直射點南移,副熱帶高壓南退,氣溫逐漸下降,但部分地區(如華南)仍可能出現短暫高溫(“秋老虎”)。
  2. 降水減少:雷暴活動減弱,暴雨減少,天氣趨于幹燥。

三、物候與農事

四、文化内涵

處暑标志着從夏到秋的過渡,古人通過觀察自然變化總結出這一節氣,并融入農事和生活智慧。例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五、相關習俗

民間有放河燈、吃鴨子、祭祖等習俗,寓意送走暑氣、迎接豐收(需結合更多資料可進一步補充)。

如需了解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或氣象部門發布的節氣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翎杯影簸惡不謀同辭不聞不問璨瑳讒賊朝觐嗔恚心斥兵舛誤達樂二元論風清弊絶風入松忿鸷賦錢丐首高漲顧兔酣紫浩穣晃朗尖耍交匝極推扛鼎抃牛哭庭糧盡援絕涼野連線料視靈棺靈篇離判銮刀旅貌毛咕迷煩潛懿峭危起疴青白夫阮家貧紗帽圓領傷痍蜃灰勢耀探借貪酒他適天海蜩鷽屠場外強中幹網罩委服無叫喚無機可乘協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