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疆界上的報警标志。《墨子·雜守》:“候出置田表,斥坐郭内外立旗幟,卒半在内,令多少無可知。即有驚,舉孔表;見寇,舉牧表。” 孫诒讓 間诂:“田表,候出郭外所置之表。”
“田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解釋如下:
“田表”指古時設置在疆界上的報警标志,用于軍事防禦或邊境警戒。當敵人入侵時,通過特定信號(如舉旗、燃煙等)傳遞警報。
該詞最早見于《墨子·雜守》,原文記載:
“候出置田表,斥坐郭内外立旗幟……即有驚,舉孔表;見寇,舉牧表。”
意為:斥候在城外設置“田表”,并在城牆内外豎立旗幟,遇緊急情況或敵軍入侵時,通過不同标志傳遞信號。
主要用于古代軍事防禦體系,例如:
“田表”是古代軍事術語,現代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墨子》等典籍或古代防禦制度時具有重要意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墨子》原文及孫诒讓的《間诂》注釋。
田表(tián biǎo)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農田的邊緣、邊界或者周圍的區域。
田表的部首是田,筆畫數為9畫。
田表一詞來源于中國農耕文化,田地是農民勞動的重要場所,田表則是指田地周圍的區域。
繁體字“田表”的寫法與簡體字沒有區别。
在古代,田表的寫法并沒有明顯差異。
1. 農民在田表種植了莊稼。
2. 他們挖溝分割出不同的田表。
田地、田園、田野、田間、田莊
農地、田埂、農田、田境
都市、城市、街道、城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