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色霞光。 南朝 梁 江淹 《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絳气下縈薄,白云上杳冥。” 唐 王勃 《采莲赋》:“怜曙野之絳气,爱晴天之碧云。”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玉楼絳气,卷霞綃云浪寒光澄澈。”
"绛气"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典雅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赤红色的云气或霞光,尤其在古典文学和道家文化中,常带有祥瑞、仙逸的意境。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化内涵及用例角度进行详细阐释:
赤色云霞之气
指日出、日落时天空呈现的深红色云霞光晕,或弥漫于空中的红色雾气。
《汉语大词典》 释为:"赤色的云气。" 此解点明其视觉特征为鲜明的红色调,多与自然天象相关。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第9卷,第1263页。
道家所指仙灵之气
在道教文献中,"绛气"被赋予超自然色彩,象征仙境中的祥瑞之气或修炼者吐纳的先天元气。
例:《汉武帝内传》 载西王母降临时有"灵飞绛气,翠羽华裳",此处"绛气"暗喻仙气缭绕之象。
来源:《汉武帝内传》(中华书局校点本),卷三。
象征祥瑞与仙境
古典诗文常以"绛气"烘托神圣、华美的场景。如南朝庾信《道士步虚词》:"绛气下萦薄,白云上杳冥",描绘道观被赤云笼罩的缥缈景象。
来源:《庾子山集注》(中华书局,1980年),卷五。
霞光的诗意表达
唐代王勃《七夕赋》以"引惊蝉于宝瑟,宿兰燕于瑶筐。绛气朝浮,铜浑映灵匹之曜"形容朝霞映照天宇,凸显自然之壮丽。
来源:《王子安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卷一。
道家内丹术语
《云笈七签》 载:"乘八景之舆,荫明霞之光,回霄降烟,彩云捧足",其中"明霞"与"绛气"互通,喻指修炼者周身的纯阳真气。
来源:《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卷二十。
《道藏》释义
道教典籍将"绛"与五行之火对应,象征纯阳生命力,"绛气"即天地间至阳之气的显化,常见于描述洞天福地的仙景。
来源:《道藏提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条。
古代天象记录
《宋史·天文志》记载"赤气亘天"的天象,此类"赤气"与"绛气"意近,均被视为特殊天候或吉兆。
来源:《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卷五十二。
"绛气"兼具自然现象与人文象征的双重意义:既指具象的赤色云霞,亦承载道家仙境的玄妙意象,是汉语中融合视觉美学与哲学意蕴的独特词汇。
“绛气”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赤色霞光,常见于古代诗文中的自然景象描写。以下是详细解释:
“绛气”由“绛”(赤红色)和“气”(云气、光彩)组成,字面意为“红色的云霞或光芒”。它多用于形容日出、日落时天空的赤色霞光,或云雾中透出的红光。
“绛气”在古汉语中属于雅言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文学或历史研究。其近义词可包括“赤霞”“丹霞”,反义词则如“素辉”“白虹”等。
个别诗句(如“龙行踏绛气”)中,“绛气”可能被引申为祥瑞的紫气,但此用法较为特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句或词语演变,可参考《汉典》《汉语词典》等来源。
拜庆裨苙踣鹿层空常寂光土辞隆从窳大録儋负癫眩雕虫末技琱璚焚钱烈楮分宵达曙甘茶关眼海镜鹤子梅妻花露水偟暇虎队会刊火纸煤教场金琖酒龄就日羁心孔席涝地蜡树峦壑鹿革卖工难缠鸟男女逆反心理牛铎劈脚跟贫厨平畦屏鄣品系铺叙骞扑倾祝乞身氍毺上户沈游世教受尘水溜损人不利己踏板天下一家头鱼罔沕伪谬文计汙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