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绛服的意思、绛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绛服的解釋

赤色之服。古官服常用绛色。《晉書·職官志》:“太尉雖不加兵者,吏屬皆絳服。” 唐 王建 《和蔣學士新授章服》:“五色箱中絳服春,笏花成就白魚新。”《宋史·輿服志四》:“其朝會,執事高品以下,并服介幘、絳服、大帶、革帶、韈、履,方心曲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绛服是漢語中對深紅色禮服的專稱,特指古代高規格禮儀場合中使用的服飾,具有鮮明的禮制與身份象征意義。以下從詞義、曆史制度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與詞源

绛服由“绛”(深紅色)與“服”(衣服)複合而成。《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深紅色的禮服”,強調其色彩屬性與禮儀功能。“绛”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大赤也”,屬傳統五正色之一,象征尊貴莊重,區别于普通紅色(朱、绯)。

二、曆史制度中的身份标識

  1. 官員品秩象征

    唐代起,绛色成為高階官服标志。《新唐書·車服志》載,四品、五品官員服“深绯”(即绛色),與三品以上“紫服”共同構成官僚等級體系的核心标識。

  2. 祭祀與禮儀專用

    周代祭祀中,“玄衣纁裳”(黑上衣配绛下裳)為帝王标準禮服,《周禮·春官·司服》詳載其用于祭天、先王等大典。宋代延續此制,《宋史·輿服志》規定“绛紗袍”為皇帝朝會禮服之一。

三、文化内涵與象征意義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典網
  2. 《新唐書·車服志》(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3. 《周禮·春官·司服》(國學大師
  4. 《宋史·輿服志》(中國古籍庫
  5. 《詩經·豳風·七月》(古詩文網
  6. 《三才圖會·衣服卷》(書格

網絡擴展解釋

“绛服”是古代中國官員在正式場合穿着的服飾,具有鮮明的文化象征意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材質
    绛服指古代官員的朝廷正式服裝,通常由朱紅色(绛色)綢緞制成。這種顔色在官服中具有特殊地位,象征權力與身份等級。

  2. 曆史文獻記載

    • 《晉書·職官志》提到:“太尉雖不加兵者,吏屬皆绛服”,說明高級官員屬官需穿绛服。
    • 唐代王建詩中“五色箱中绛服春”側面反映其作為身份标志的精緻程度。
    • 《宋史·輿服志》記載朝會時執事官員需着绛服,并搭配特定配飾如方心曲領。
  3. 象征意義與使用場合
    绛服不僅是官職的象征,更通過顔色強化等級制度——朱紅色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禮儀中的莊重性。僅限于朝會、祭祀等重大儀式穿着,日常政務中不可隨意使用。

  4. 演變與影響
    從晉代到宋代,绛服的形制隨官制變化逐漸細化,但其核心特征(绛色、絲綢材質)保持穩定,成為後世辨識古代官員品級的重要視覺符號。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朝代的服飾細節,可參考《晉書》《宋史》等史料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艾褐黯蔚懊休拜錢膀臂棒子碧海不塵不幹淨償補長頸鳥喙儃回齒及臭棋楚累處石促調大恩大德耽盤邸閣遞減鋼火告養勾越鼓暢河湧轟轟隱隱交報腳法交萦結绮閣錦車使雞嗉肌髓開懷暢飲暌索攔截老實羅理棹路邊麋弊明候徘徊觀望彭窰遷蝗親娘求知升仙太子識塗老馬私亵鐵灰宛委山微恙握椒武騎消液薢芶謝胡蝶協泰犀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