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lub, stick]∶短粗的棍棒
(2) [maize] 〈方〉∶玉米的俗稱;也有與“玉米”連稱的,如玉米棒子
(1).棍子。 朋斯克 《千裡姻緣》:“沒有棒子,沒有套馬杆子,連根小馬鞭子都沒有,用什麼抵擋這個草原上叱咤風雲的龐然大物呢?”
(2).方言。玉米。 魏巍 《山雨》:“秋季,谷子黃了,高粱紅了,棒子拖着長須。” 張志民 《死不着》詩:“二畝租地的棒子沒見黃,劈回家來鍋底上炕。”
(3).方言。瓶子。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八:“ 郭全海 聽了這話,又打聽 杜 家大小子好喝燒酒。他上合作社,從酒簍裡舀出兩棒子酒,又買了一斤豆腐。”
(4).舊時婦女發飾的一種。《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他可斷斷在屋裡圈不住了,忙忙的勻了勻粉面,刡了刡油頭,又多帶了幾枝簪子棒子,另換了幾件衫兒襖兒,從新出來。”
“棒子”一詞的常見含義及用法如下:
棍子
指粗而短的棍狀物,多用于日常生活或工具。例如:
《棒子解釋_棒子拼音》提到“橡皮鞭、木棒子、爐勾子”等刑具名稱;文學作品《暴風驟雨》中也出現“棒子”指代棍子的用法。
玉米的方言稱呼
北方部分地區(如華北、東北)将玉米俗稱為“棒子”。例如:
魏巍《山雨》中描述“棒子拖着長須”,張志民詩句“二畝租地的棒子沒見黃”均指玉米。
方言中的特殊指代
少數地區(如部分北方方言)會用“棒子”指代瓶子,例如周立波《暴風驟雨》提到的“燒酒棒子”。
曆史語境中的争議用法
舊時曾有“高麗棒子”等侮辱性稱呼,但該用法帶有歧視色彩,需避免使用。
“棒子”主要分兩類含義:
① 物理形态(棍子);② 農作物(玉米)。方言和文學作品中可能擴展為瓶子等引申義。回答時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避免使用争議性表達。
更多例句可參考、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