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绛服的意思、绛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绛服的解释

赤色之服。古官服常用绛色。《晋书·职官志》:“太尉虽不加兵者,吏属皆絳服。” 唐 王建 《和蒋学士新授章服》:“五色箱中絳服春,笏花成就白鱼新。”《宋史·舆服志四》:“其朝会,执事高品以下,并服介幘、絳服、大带、革带、韈、履,方心曲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绛服是汉语中对深红色礼服的专称,特指古代高规格礼仪场合中使用的服饰,具有鲜明的礼制与身份象征意义。以下从词义、历史制度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与词源

绛服由“绛”(深红色)与“服”(衣服)复合而成。《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深红色的礼服”,强调其色彩属性与礼仪功能。“绛”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大赤也”,属传统五正色之一,象征尊贵庄重,区别于普通红色(朱、绯)。

二、历史制度中的身份标识

  1. 官员品秩象征

    唐代起,绛色成为高阶官服标志。《新唐书·车服志》载,四品、五品官员服“深绯”(即绛色),与三品以上“紫服”共同构成官僚等级体系的核心标识。

  2. 祭祀与礼仪专用

    周代祭祀中,“玄衣纁裳”(黑上衣配绛下裳)为帝王标准礼服,《周礼·春官·司服》详载其用于祭天、先王等大典。宋代延续此制,《宋史·舆服志》规定“绛纱袍”为皇帝朝会礼服之一。

三、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典网
  2. 《新唐书·车服志》(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3. 《周礼·春官·司服》(国学大师
  4. 《宋史·舆服志》(中国古籍库
  5. 《诗经·豳风·七月》(古诗文网
  6. 《三才图会·衣服卷》(书格

网络扩展解释

“绛服”是古代中国官员在正式场合穿着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文化象征意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材质
    绛服指古代官员的朝廷正式服装,通常由朱红色(绛色)绸缎制成。这种颜色在官服中具有特殊地位,象征权力与身份等级。

  2. 历史文献记载

    • 《晋书·职官志》提到:“太尉虽不加兵者,吏属皆绛服”,说明高级官员属官需穿绛服。
    • 唐代王建诗中“五色箱中绛服春”侧面反映其作为身份标志的精致程度。
    • 《宋史·舆服志》记载朝会时执事官员需着绛服,并搭配特定配饰如方心曲领。
  3. 象征意义与使用场合
    绛服不仅是官职的象征,更通过颜色强化等级制度——朱红色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礼仪中的庄重性。仅限于朝会、祭祀等重大仪式穿着,日常政务中不可随意使用。

  4. 演变与影响
    从晋代到宋代,绛服的形制随官制变化逐渐细化,但其核心特征(绛色、丝绸材质)保持稳定,成为后世辨识古代官员品级的重要视觉符号。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朝代的服饰细节,可参考《晋书》《宋史》等史料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鞍韂白发苍颜兵器币泉布匹不释凋殒风胡负时扞城干浴咯喳喳弓弝构图狗腿差股肱之力蛊惑聒聒焦焦涵映祸谪甲父姜嫄坚顽驾鹊金灯经纬仪瘠弱句兵连裌邻邻路段梅花调明赏末杪某些拍案惊奇潘水侨资齐絜清敞穷稔泉薮伤酒煽权讪音神奸沈音神咒符食淡施发施济视日如年水陆毕陈水月镜花熟睨踏斗鼗武尾气先不先衅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