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散;分離。 南朝 梁 何遜 《寄江州褚谘議》詩:“五載同衣裘,一朝異暌索。” 宋 梅堯臣 《留别汝守王待制仲儀》詩:“邂逅二十年,三遇三暌索。” 宋 崔公度 《金華神記》:“安有數十年暌索,一旦解逅,而遽往者耶!”參見“ 暌孤 ”。
“暌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暌索”指離散、分離,多用于形容人與人之間或事物之間的分隔狀态()。例如南朝梁詩人何遜在《寄江州褚谘議》中寫道:“五載同衣裘,一朝異暌索”,表達與友人長久相伴後突然分離的感慨。
“暌孤”一詞與“暌索”含義相近,均指向分離狀态,但前者更側重孤獨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背景或曆史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暌索(péi suǒ)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描述心靈的憂郁和苦悶,意為心中思念某人而不能團聚。
暌索的拆分部首是心(xīn)和缶(fǒu),由17筆構成。
暌索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齊風·烽火》中,意為因戰亂而家人分離,有的人思念家人卻不能回去。其繁體寫法為懊索。
在古時候,暌索的寫法可能是稍有變化的。不同的字典可能會提供不同的古代寫法,但基本上都是以心缶組合而成,形象地表達了情感的困擾。
1. 旅居他鄉的他,總是夜晚思念故鄉,心中暌索。
2. 分别已久,她對他的思念使他們的心中暌索難解。
傷感、思念、癡狂、孤獨、相思
思念、想念、憂郁、哀思、憂傷
團聚、歡聚、歡樂、和睦、輕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