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裡曼丹的意思、加裡曼丹的詳細解釋
加裡曼丹的解釋
[Kalimantan] 世界第三大島,位于亞洲東南部。面積73.4萬平方公裡。其中約三分之二地區為印度尼西亞領土,分為西加裡曼丹、中加裡曼丹、南加裡曼丹和東加裡曼丹4個省份。其餘為沙撈越、文萊、沙巴三部分,稱北加裡曼丹。境内赤道橫貫,熱帶森林約占85%。農副産品有稻米、椰子、橡膠、咖啡、胡椒等。工業有煤礦和石油開采
詞語分解
- 加的解釋 加 ā 增多:增加。追加。加倍。加封。 把本來沒有的添上去:加注解。加冕。 把幾個數合起來的算法:加法。 施以某種動作:加以。不加考慮。 使程度增高:加工。加強。加劇。 超過:加人一等(形容學問才能超
- 丹的解釋 丹 ā 紅色:丹砂(朱砂)。丹桂(觀賞植物,花為橘紅色)。丹心碧血(赤誠的忠心,珍貴的熱血)。丹青。 依成方制成的顆粒狀或************中藥:丸散膏丹。 姓。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加裡曼丹(Kalimantan)是東南亞一個大型島嶼的漢語譯名,其核心含義如下:
- 地理名稱:指世界第三大島,位于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該島北部和西北部屬于馬來西亞(沙巴州和砂拉越州)及文萊,南部廣闊區域屬于印度尼西亞,印尼部分即稱為“加裡曼丹”。該島也被稱為“婆羅洲”(Borneo),但“加裡曼丹”在漢語中專指印尼管轄部分或作為全島的非正式統稱。
- 詞源與釋義:該詞為音譯外來詞,源自印尼語/馬來語“Kalimantan”。其詞源有多種說法,常見解釋包括:
- 梵語起源:可能源于梵語“Kalamanthana”,意為“極熱之地”或“灼熱天氣”,形容當地炎熱的熱帶氣候。
- 當地語言起源:可能源于當地原住民語言,指某種芒果樹或河流名稱。
- 引申含義:在漢語語境中,“加裡曼丹”不僅指代地理區域,也常關聯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熱帶雨林、石油、煤炭、棕榈油)、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如紅毛猩猩、婆羅洲象)以及多元的文化民族構成。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加裡曼丹(Kalimantan)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地理名稱,其核心解釋如下:
1.地理概念
加裡曼丹是世界第三大島嶼,位于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面積約73.4萬至75萬平方公裡。中國曆史文獻中曾稱其為“婆羅洲”“渤泥”等,印尼語使用“加裡曼丹”指代全島,而西方多沿用“婆羅洲”(Borneo)。
2.行政區劃歸屬
該島分屬三國:
- 印度尼西亞:占約2/3面積,劃分為西、中、南、東加裡曼丹四省。
- 馬來西亞:北部為沙巴、沙撈越兩州(合稱“東馬”),以及納閩聯邦直轄區。
- 文萊:位于沙撈越與沙巴之間,為獨立蘇丹國。
3.自然特征
- 地形:中部為山地(最高海拔超2000米),沿海多為平原,東南部有南北走向山脈。
- 生态:85%以上為熱帶雨林,是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部分腹地仍屬人類未完全探索的原始地帶。
4.經濟與文化
- 資源:盛産沉香(尤其印尼加裡曼丹沉香以濃重香型聞名)、石油、煤礦及熱帶農産品(橡膠、椰子、胡椒等)。
- 人口:約1200萬至1900萬(不同統計年份),主要集中在沿海及沿河地區。
5.詞源争議
提到“加裡曼丹”是漢語成語,形容才華出衆,但此解釋與其他權威地理資料沖突,可能為誤傳。主流學術觀點中,該詞僅作為地名存在。
如需進一步了解行政區劃或資源分布,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敝習常月乘鸾子寵存處士竄殛榱崩棟折打和彈絲品竹德勝頭迴帝居冬令斷代史頓愚法喜食高等鬼佬跪膜過節兒過子哈沓恒守驕骢嬌陽京師大學堂噤舌極重難返克易款托朗誦連環計聯席會利涉泷船龍亨露怯攣蹇録記嫩紅逆德捏事攀尾柱峭峻清輝清渟盛際鼪鼠水淨鵝飛搜腰包遂迷不寤逃名天荊地棘挑撥離間通奸透漏銜箝閑強閑奏下缒斜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