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受馬嚼子約束。 唐 韓愈 《苦寒》詩:“濁醪沸入喉,口角如銜箝。” 清 吳偉業 《梅花庵同林若撫話雨聯句》:“冥鴻思避弋,老馬脫銜箝。”
“銜箝”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及用法如下:
銜箝(xián qián)指受馬嚼子約束,字面意為馬被嚼子(金屬或皮革制的馬具)控制無法自由行動。該詞常用于比喻人或事物受外在強力束縛的狀态。
詞源與字義
文學用例
建議在文學或曆史文本中遇到此詞時,優先參考原義,并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多例句,可查看《漢語大詞典》或《全唐詩》等典籍。
銜箝(xián qián)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用繩索或金屬制品将東西牢固地箍住或束縛起來的動作或行為。通常用于形容人們對某物進行束縛或限制的表達。
銜(衣字旁,主要部首為行):共有8筆;箝(竹字旁,主要部首為竹):共有14筆。
銜箝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物品質量管制和罰款制度。在古代社會,為了防止商販們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政府規定制造商必須将所售商品用繩子或其他材料束縛起來,以示質量和完整度。這種限制的行為稱為銜箝。
銜箝的繁體字為「銜箝」。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差異,銜箝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銜箝」,其中的「銜」字表示銜着東西,「箝」則表示箍住或束縛。
1. 商店老闆會使用絲線銜箝有缺陷的商品。
2. 他們用鐵鍊将那個犯人銜箝起來,防止其逃跑。
1. 銜接(xián jiē):表示連接兩個事物或環節。
2. 箝制(qián zhì):表示用夾子或其他裝置緊緊固定住。
3. 銜言(xián yán):表示緊緊捏住要說的話,不讓其洩露。
銜扣、卡住、綁縛、束縛、繩縛。
釋放、解縛、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