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曼丹的意思、加里曼丹的详细解释
加里曼丹的解释
[Kalimantan] 世界第三大岛,位于亚洲东南部。面积73.4万平方公里。其中约三分之二地区为印度尼西亚领土,分为西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和东加里曼丹4个省份。其余为沙捞越、文莱、沙巴三部分,称北加里曼丹。境内赤道横贯,热带森林约占85%。农副产品有稻米、椰子、橡胶、咖啡、胡椒等。工业有煤矿和石油开采
词语分解
- 加的解释 加 ā 增多:增加。追加。加倍。加封。 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加注解。加冕。 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加法。 施以某种动作:加以。不加考虑。 使程度增高:加工。加强。加剧。 超过:加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
- 丹的解释 丹 ā 红色:丹砂(朱砂)。丹桂(观赏植物,花为橘红色)。丹心碧血(赤诚的忠心,珍贵的热血)。丹青。 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中药:丸散膏丹。 姓。 笔画数:; 部首:丿;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加里曼丹(Kalimantan)是东南亚一个大型岛屿的汉语译名,其核心含义如下:
- 地理名称:指世界第三大岛,位于东南亚马来群岛中部。该岛北部和西北部属于马来西亚(沙巴州和砂拉越州)及文莱,南部广阔区域属于印度尼西亚,印尼部分即称为“加里曼丹”。该岛也被称为“婆罗洲”(Borneo),但“加里曼丹”在汉语中专指印尼管辖部分或作为全岛的非正式统称。
- 词源与释义:该词为音译外来词,源自印尼语/马来语“Kalimantan”。其词源有多种说法,常见解释包括:
- 梵语起源:可能源于梵语“Kalamanthana”,意为“极热之地”或“灼热天气”,形容当地炎热的热带气候。
- 当地语言起源:可能源于当地原住民语言,指某种芒果树或河流名称。
- 引申含义:在汉语语境中,“加里曼丹”不仅指代地理区域,也常关联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热带雨林、石油、煤炭、棕榈油)、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如红毛猩猩、婆罗洲象)以及多元的文化民族构成。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加里曼丹(Kalimantan)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地理名称,其核心解释如下:
1.地理概念
加里曼丹是世界第三大岛屿,位于东南亚马来群岛中部,面积约73.4万至75万平方公里。中国历史文献中曾称其为“婆罗洲”“渤泥”等,印尼语使用“加里曼丹”指代全岛,而西方多沿用“婆罗洲”(Borneo)。
2.行政区划归属
该岛分属三国:
- 印度尼西亚:占约2/3面积,划分为西、中、南、东加里曼丹四省。
- 马来西亚:北部为沙巴、沙捞越两州(合称“东马”),以及纳闽联邦直辖区。
- 文莱:位于沙捞越与沙巴之间,为独立苏丹国。
3.自然特征
- 地形:中部为山地(最高海拔超2000米),沿海多为平原,东南部有南北走向山脉。
- 生态:85%以上为热带雨林,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部分腹地仍属人类未完全探索的原始地带。
4.经济与文化
- 资源:盛产沉香(尤其印尼加里曼丹沉香以浓重香型闻名)、石油、煤矿及热带农产品(橡胶、椰子、胡椒等)。
- 人口:约1200万至1900万(不同统计年份),主要集中在沿海及沿河地区。
5.词源争议
提到“加里曼丹”是汉语成语,形容才华出众,但此解释与其他权威地理资料冲突,可能为误传。主流学术观点中,该词仅作为地名存在。
如需进一步了解行政区划或资源分布,可参考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八咏楼敝躧不规则裳裳蝉翼扇称停床婆子粗声粗气盗讼多米诺骨牌阿意分液漏斗敷棻寒酷汗褟儿鲎媚荒绝荒率会对琥珀词交缚叫天子竞骛惊摇鸡栖车缉艇畸余诳呼款志殓衣栎橿子礼园门僧弭服奶口彯萧皮毛品尝官破斧潜移默转晴天霹雳冗长三事扫兀上分生而知之首尾相连说文思省宿水餐风鞗革同里透支亡民完洁晚堂仙期贤武洗颈就戮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