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逃名的意思、逃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逃名的解釋

(1).逃避聲名而不居。《後漢書·逸民傳·法真》:“ 法真 名可得而聞,身難得而見;逃名而名我隨,避名而名我追。” 唐 司空圖 《歸王官次年作》詩:“酣歌自適逃名久,不必門多長者車。” 龐樹柏 《寄懷俞養浩先生》詩:“逃名儻悔才為累,畏俗無如酒最宜。”

(2).逃脫罪名。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自夫子之修《春秋》也,蓋他邦之篡賊其君者有三,本國之弑逐其君者有七,莫不缺而靡録,使其有逃名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逃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逃避聲名而不居
    指主動避開世俗的聲譽或名望,多用于形容隱逸之士淡泊名利的态度。例如《後漢書·逸民傳·法真》記載:“逃名而名我隨,避名而名我追”,說明真正的高士即使逃避名聲,聲名仍會追隨他。唐代司空圖的詩句“酣歌自適逃名久”也體現了這種超然物外的境界。

  2. 逃脫罪名
    指通過某種手段擺脫罪責。如唐代劉知幾在《史通·惑經》中提到,史書對某些弑君行為“缺而靡録,使其有逃名者”,即通過不記錄罪行使其逃脫罪名。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後漢書》《史通》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深入了解語境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逃名的意思

逃名是指為了逃避追捕或壓力,改變自己的姓名或化名。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逃名的部首是辶(走)和口(口字旁),總計6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逃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希望通過改名來擺脫厄運。逃名在繁體字中仍然保持相同的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逃名使用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其古代寫法為「逃名」,其中的「逃」字寫作「邱」,表示逃亡,而「名」字則和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1. 他逃名改姓為了躲避警方的追捕。

2. 在古代,士人們常常逃名以免被卷入政治紛争。

組詞

1. 逃避:為了躲避某種困擾或危險而采取行動。

2. 逃亡:指因逃避追捕或壓力而離開原地,逃走。

近義詞

1. 改名:更改自己的姓名或化名。

2. 化名:使用不同的名字來掩飾身份。

反義詞

1. 保名:保持原有姓名,不改變自己的名字。

2. 追名:對于原有的名字進行強調和保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