竄殛的意思、竄殛的詳細解釋
竄殛的解釋
流放和殺戮。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 唐 虞 之盛,象天用刑,竄殛放流,天下乃服。”《舊唐書·酷吏傳下·羅希奭》:“地列要荒,人多竄殛,尤加委任,冀絶姦訛。” 宋 陸遊 《曉歎》詩:“少年論兵實狂妄,諫官劾奏當竄殛。”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大易》:“ 堯 仁極矣,而後 舜 可用其竄殛。”
詞語分解
- 竄的解釋 竄 (竄) à 亂跑,逃走(用于敵軍、匪徒、野獸等):竄犯。竄擾。竄逃。竄踞。流竄。抱頭鼠竄。 放逐:竄逐。 修改文字:竄改。竄定(删補改定)。點竄(删減塗改)。 筆畫數:; 部首:穴; 筆順編號:
- 殛的解釋 殛 í 殺死:雷殛(突遭雷擊緻死)。 筆畫數:; 部首: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竄殛”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cuàn jí,其核心含義為流放和殺戮,通常用于描述古代刑罰或政治鎮壓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文獻例證
- 晉代:葛洪《抱樸子·用刑》提到:“唐虞之盛,象天用刑,竄殛放流,天下乃服。” 此處指堯舜時期通過流放和誅殺維持統治秩序。
- 唐代:《舊唐書·酷吏傳》記載:“人多竄殛,尤加委任,冀絕奸訛。” 反映唐代酷吏政治中對異己的嚴酷鎮壓。
- 宋代:陸遊《曉歎》詩雲:“少年論兵實狂妄,谏官劾奏當竄殛。” 暗含對政治鬥争的批判。
三、其他相關說明
- 近義詞:流徙、誅戮、放逐。
-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類文本中。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抱樸子》《舊唐書》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竄殛》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竄殛》(cuàn jí)是指逃亡的罪犯被抓捕後,處以殛刑的情況。殛刑是中國古代一種極其殘酷的死刑,主要通過将罪犯斷絕關節并打斷身體骨骼來執行。因此,《竄殛》一詞描述了逃犯被逮捕并處以殛刑的慘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竄殛》的拆分部首是穴(穴字底部的洞)和歹(表示惡劣的意思),共包含1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竄殛》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而現代中國通常使用簡體字寫作“竄殛”。繁體字形式為「竄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多樣,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些字形發生了變化。然而,《竄殛》一詞的漢字寫法并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仍保持着最初的形态。
例句:
1. 逃亡的罪犯最終被追捕,最終經曆了一場慘無人道的《竄殛》。
2. 這個故事描述了一個逃犯在遭遇《竄殛》以前的種種苦難。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逃竄、逃亡、殛刑
近義詞:逃亡罪、竄亡
反義詞:釋放、放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