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珠的意思、火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珠的解釋

即火齊珠。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屈露多國》:“既鄰 雪山 ,遂多珍藥,出金、銀、赤銅及火珠、鍮石。”《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傳·林邑》:“﹝ 貞觀 ﹞四年,其王 範頭黎 遣使獻火珠,大如雞卵,圓白皎潔,光照數尺,狀如水精,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一·水精》:“火珠,《説文》謂之火齊珠,《漢書》謂之玫瑰。”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一》:“是廟基址與 中和殿 東西相直,殿上火珠映日回光耳。”參見“ 火齊珠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火珠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三個層次,兼具實用功能與文化象征意義:

一、本義:古代照明或取火器具

指古代利用陽光聚焦取火的圓形透鏡或琉璃珠,多見于宮廷器物。西漢《淮南萬畢術》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此類器具在漢代稱為“陽燧”,後世琉璃技術成熟後演變為“火珠”。考古發現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裝飾中已有類似火珠的琉璃鑲嵌物(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

二、建築裝飾:屋脊鎮火祥物

特指中國傳統建築屋脊正中的寶珠形裝飾,多見于宮殿、寺廟。其造型源于佛教“摩尼寶珠”,與鸱吻組合構成“龍吻銜珠”的經典樣式,象征以水克火、避災祈福。《營造法式》載宋代官式建築已廣泛采用琉璃火珠,如北宋開封祐國寺塔(鐵塔)塔頂現存早期火珠實物(來源:梁思成《中國建築史》,三聯書店2011年版)。

三、宗教與文學意象

  1. 佛教法器

    《法華經》以“火珠”喻佛法能照破衆生癡暗,《大智度論》更明确将摩尼寶珠的“除暗、清火”特性與佛法智慧關聯(來源:鸠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卷四)。

  2. 文學象征

    唐詩中既承襲佛教意象(杜甫《贈蜀僧闾丘師兄》:“夜闌接軟語,落月如金盆”以火珠喻佛法),亦衍生出“日輪”隱喻(韓愈《遊青龍寺贈崔大補阙》:“光華閃壁見神鬼,赫赫炎官張火傘”以火珠狀烈日)。

綜上,“火珠”一詞貫穿物質文化(取火器具)、建築藝術(鎮火飾件)及精神信仰(佛法光明)三重維度,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光熱能量”與“祥瑞守護”展開,折射中國古代對火的雙重認知——既需駕馭其物理屬性,亦賦予其精神庇佑之力。

網絡擴展解釋

“火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1. 基本含義
    火珠指代“火齊珠”,發音為huǒ zhū,常用來比喻極其珍貴的事物或傑出人才。該詞源自古代神話傳說,相傳火珠從天而降,為世界帶來光明與希望,故成為珍貴之物的象征。

  2. 曆史與文獻記載

    • 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提到屈露多國盛産火珠,與金銀等珍稀物并列,印證其作為寶物的地位。
    • 《舊唐書》記載林邑國(今越南中部)曾向唐朝進獻火珠,描述其“圓白皎潔,光照數尺”,且可通過聚光引燃艾草,兼具實用與觀賞價值。
  3. 象征與衍生意義
    火珠不僅象征光明和希望,也被引申為對才華或品質的贊譽。例如在工作場合,可用“火珠”形容能力出衆的核心成員。

  4. 實際用例

    • 文學場景:如“火珠烈火熊熊,點燃草叢,孤島成火海”,突顯其熾烈特性。
    • 文化意象:常與“離火珠”“鴻蒙子母環”等神話器物并列,增強奇幻色彩。

火珠兼具神話色彩與曆史實物記載,既可指代具體珍寶,也用于抽象比喻,體現了漢語詞彙中物象與意象的融合。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物理特性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本草綱目》及《唐書》相關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犴庭百末抱法處勢迸騞碧粼粼擘牋不奪農時不涼不酸倉官殘戾常體恥辱儲積當世才度堵禦二葉風伯峯嶂閨壼好事成雙戶均溷稱疆候蹐蹐經魁驚躁金錢癬九宮真人酒隱楷法伉偶恐悚利如門庇米蘭明均魔難内部聯繫槃曲賠錯砰轟撲剌牽弋傾褚秋旻曲取賞钿剡溪藤首面順天者昌,逆天者亡笥箧天思鐵限題識土堡王邸挽賃祥變香閣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