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内宮。 唐 李德裕 《上尊號玉冊文》:“自閨壼以施王教,由家道而刑國風。”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先監遺事紀略》:“此閨壼小事,不宜上動聖心。”
2.泛指女子所處的内室。亦借指女子。《舊唐書·列女傳序》:“末代風靡,貞行寂寥、聊播椒蘭,以貽閨壼。”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五:“ 荃 執禮事舅姑益謹,閨壼有法。”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憂危竑議前紀》:“事核言直,理明辭約,真閨壼之箴鑑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倩兒》:“ 王 雖愛女,而事關閨壼,殊深痛恨。”
“閨壼”(guī kǔn)是古代漢語中的特定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指代
原指女子居住的内室或私密空間,如《舊唐書》中「閨壼」與「貞行」關聯,強調女性居所的封閉性。
引申含義
借指女性群體或品德高尚的女子,如明劉若愚《酌中志》用「閨壼之箴鑑」比喻女性應遵循的規範。
與「閨闱」(guī wéi)含義相近,後者亦指内室或女性居所,如《三國志》中「閨闱之内」描述女性生活空間,但「閨壼」更側重道德象征意義。
該詞屬古文用法,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多見于研究古典文學或曆史的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酌中志》《舊唐書》等古籍原文。
《閨壼》(guī kǔn)是一個漢字詞彙,指的是古代婦女供奉神靈或祖先神位的地方。
《閨壼》的拆分部首是“門”字旁,“囗”字部位,總共有11個筆畫。
《閨壼》起源于古代中國,是由“門”和“囗”兩個字組合而成。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閨壼」。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閨壼的字形稍有不同。最早的表現形式是一個門字旁邊加上一個口字,類似于「閨(中間有一個弓箭狀的“門”字旁)」。
1. 她每天都認真地整理祖先的閨壼。
2. 這座古老宮殿裡保存着許多漂亮的閨壼。
閨房(guī fáng):指婦女居住的房間。
閨閣(guī gé):指女子的房舍,也用于泛指女子。
神龛(shén kān):指供奉神靈或祖先神位的小閣子或小屋。
公廟(gōng miào):指供奉公神的廟宇或場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