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恥辱的意思、恥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恥辱的解釋

[shame;disgrace;humiliation] 羞辱;侮辱

永遠也洗不掉的恥辱

詳細解釋

亦作“恥辱”。1.謂聲譽上所受的損害。《論語·學而》:“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恥辱者,勇之決也。” 明 張居正 《女誡直解》:“短毀不善之言,布揚於中外;恥辱不好的事,皆集於其身。”

(2).侮辱。《後漢書·循吏傳·秦彭》:“吏有過咎,罷遣而已,不加恥辱。”《水浒傳》第四七回:“一是與山寨報仇,不折了鋭氣;二乃免此小輩被他恥辱。”

(3).羞辱,羞辱的事。如:以講衛生為光榮,不講衛生為恥辱。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恥辱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恥辱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層次:

一、本義解析

指因聲譽受損或行為不當而産生的羞愧感。《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聲譽受到損害而内心感到羞愧”。其核心包含兩層含義:

  1. 外在評價:社會對個體或群體的負面評判(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強調“聲譽受損”);
  2. 内在感受:因自身過失或外界貶低引發的痛苦、難堪心理。

二、引申與擴展

  1. 道德層面的否定

    《辭海》指出,恥辱常關聯道德失範行為,如背信棄義、喪失氣節等,代表對倫理底線的突破。例如“喪權辱國”特指國家尊嚴的喪失。

  2. 文化語境中的象征

    古代漢語中,“恥”與“辱”存在細微差異:“恥”側重主觀羞慚(如《論語》“知恥近乎勇”);“辱”更強調外界施加的貶損(如《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辱其群臣”)。

三、近義與反義關聯

四、權威來源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定義核心含義)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釋義與用例)
  3.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道德與文化延伸)
  4. 王力.《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古漢語語義辨析)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未引用網頁資源時以紙質文獻來源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恥辱”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chǐ rǔ,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聲譽的損害
    指個人或集體在名譽、尊嚴上受到的傷害。例如《論語·學而》中提到“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強調以禮待人可避免蒙羞。
  2. 侮辱
    指外界施加的貶低性言行,如《水浒傳》中“免此小輩被他恥辱”即表達此意。
  3. 羞辱之事
    指具體事件或行為帶來的羞愧感,如“以不講衛生為恥辱”。

二、情感與心理影響

恥辱常伴隨羞愧、痛苦等負面情緒,是一種對自我價值或群體尊嚴受損的強烈感知。例如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寫道“恥辱者,勇之決也”,說明恥辱感可能激發勇氣。


三、經典引用與擴展


四、近義詞對比


如需更多例句或詳細出處,可參考《論語》、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6、8)。

别人正在浏覽...

崩傷别擇鼻息避羞草裡旛竿曾不慘然成誦地理模型蔸子耑意芳茗飛射負固不賓覆考故岑閨窦規欲貴遠賤近黑花蛇恍惚黃目惛愦講師醮墳焦煙驚慌九遐看不清朗寤藍皮書老母嶺嵤另一方面離聲鸾馭錨定毛皮扪籥配子普濟衆生邛萊丘轲器性栖止權戚悛心取擇仁聖燒馬慎修沈舟破釜首鄉天麻挑抉鯈鯈偷薄晼晚侮駡閑員卸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