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火珠的意思、火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火珠的解释

即火齐珠。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露多国》:“既邻 雪山 ,遂多珍药,出金、银、赤铜及火珠、鍮石。”《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林邑》:“﹝ 贞观 ﹞四年,其王 范头黎 遣使献火珠,大如鸡卵,圆白皎洁,光照数尺,状如水精,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水精》:“火珠,《説文》谓之火齐珠,《汉书》谓之玫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是庙基址与 中和殿 东西相直,殿上火珠映日回光耳。”参见“ 火齐珠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火珠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三个层次,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化象征意义:

一、本义:古代照明或取火器具

指古代利用阳光聚焦取火的圆形透镜或琉璃珠,多见于宫廷器物。西汉《淮南万毕术》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此类器具在汉代称为“阳燧”,后世琉璃技术成熟后演变为“火珠”。考古发现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装饰中已有类似火珠的琉璃镶嵌物(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二、建筑装饰:屋脊镇火祥物

特指中国传统建筑屋脊正中的宝珠形装饰,多见于宫殿、寺庙。其造型源于佛教“摩尼宝珠”,与鸱吻组合构成“龙吻衔珠”的经典样式,象征以水克火、避灾祈福。《营造法式》载宋代官式建筑已广泛采用琉璃火珠,如北宋开封祐国寺塔(铁塔)塔顶现存早期火珠实物(来源: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三联书店2011年版)。

三、宗教与文学意象

  1. 佛教法器

    《法华经》以“火珠”喻佛法能照破众生痴暗,《大智度论》更明确将摩尼宝珠的“除暗、清火”特性与佛法智慧关联(来源: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四)。

  2. 文学象征

    唐诗中既承袭佛教意象(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以火珠喻佛法),亦衍生出“日轮”隐喻(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以火珠状烈日)。

综上,“火珠”一词贯穿物质文化(取火器具)、建筑艺术(镇火饰件)及精神信仰(佛法光明)三重维度,其核心语义始终围绕“光热能量”与“祥瑞守护”展开,折射中国古代对火的双重认知——既需驾驭其物理属性,亦赋予其精神庇佑之力。

网络扩展解释

“火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1. 基本含义
    火珠指代“火齐珠”,发音为huǒ zhū,常用来比喻极其珍贵的事物或杰出人才。该词源自古代神话传说,相传火珠从天而降,为世界带来光明与希望,故成为珍贵之物的象征。

  2. 历史与文献记载

    • 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提到屈露多国盛产火珠,与金银等珍稀物并列,印证其作为宝物的地位。
    • 《旧唐书》记载林邑国(今越南中部)曾向唐朝进献火珠,描述其“圆白皎洁,光照数尺”,且可通过聚光引燃艾草,兼具实用与观赏价值。
  3. 象征与衍生意义
    火珠不仅象征光明和希望,也被引申为对才华或品质的赞誉。例如在工作场合,可用“火珠”形容能力出众的核心成员。

  4. 实际用例

    • 文学场景:如“火珠烈火熊熊,点燃草丛,孤岛成火海”,突显其炽烈特性。
    • 文化意象:常与“离火珠”“鸿蒙子母环”等神话器物并列,增强奇幻色彩。

火珠兼具神话色彩与历史实物记载,既可指代具体珍宝,也用于抽象比喻,体现了汉语词汇中物象与意象的融合。如需进一步了解其物理特性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本草纲目》及《唐书》相关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熬炙襃惩被服厂陛殿避弄嬖童逋叟禅和触目磁疗存栏大官人杜牧渎扰蛾黛方方窍窍封建余孽公举攻难公学官诰骨牌凳汉貂涆涆黑鲩红粒哄咙懽悦精义酒算剧虏泃涕鞠院科戒空窍壼则连夹廪帑立像满腹诗书纽元子弄白马益钱辟邪翁七事子凄怨曲垂惹灾招祸三世佛身材生意经申慰水面私力私冒讨蹙腾逴秃友哓舌泄宣撷子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