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體的意思、常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體的解釋

(1).猶通例。《荀子·榮辱》:“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體也。”《後漢書·鄧張徐張胡傳論》:“懷祿以圖存者,仕子之恒情;審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體。”《魏書·食貨志》:“輸京之時,聽其即納,不得雜合,違失常體。”

(2).固定的格式。《南史·張邵傳》:“夫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為常。”

(3).平素的風格。 唐 殷璠 《河嶽英靈集》卷中 崔颢 詩評語:“ 顥 年少為詩,名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説盡戎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常體”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個義項,結合古籍文獻和現代解釋可詳細闡述如下:

1.通例、普遍規律

指事物的一般規律或普遍準則。例如《荀子·榮辱》中提到:“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體也。”,說明人的性情與命運之間存在普遍關聯。後漢書和魏書中的用例也印證了這一含義。

2.固定的格式

指某種規範或固定形式。如《南史·張邵傳》強調:“夫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為常。”,說明文體雖無絕對标準,但需遵循一定規範。現代解釋中亦提到“服務的規則實施點通常體現為嵌入式代理或網絡媒介”,體現固定格式的延伸應用。

3.平素的風格

指個人或事物一貫的風格特點。唐代殷璠評崔颢詩風時提到:“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說明其詩風從輕浮轉向剛健,突破了原有風格。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體》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指常見的文體。該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常 (cháng) 和 體 (tǐ)。其中,“常”表示常見、經常,而“體”表示形式、風格。 “常”字的部首是“巾”,它的筆畫數是3畫。而“體”字的部首是“亻”,它的筆畫數是7畫。 《常體》這個詞的來源很難确定,它在古代并不常見。它可能是在現代文學研究中被創造出來,用于描述那些常見的、大衆化的文體形式。 在繁體字中,“常體”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常體》這個詞在古代可能并不存在或以其他形式存在,因此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可能無法找到相關的例子。 關于《常體》,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采用《常體》的寫作方式,使得他的文章更容易被大衆理解和接受。 與《常體》相關的組詞有:常見、常規、常識。 一個近義詞是:通俗寫作。 一個反義詞是:艱澀難懂。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