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峻的山峰。 唐 李白 《望黃鶴山》詩:“巖巒行穹跨,峯嶂亦冥密。” 唐 盧綸 《題天華觀》詩:“峯嶂徘徊霞景新,一潭寒色絶纖鱗。”
“峯嶂”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典文學語境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峯嶂(拼音:fēng zhàng)指高峻的山峰,強調山勢陡峭、險峻的特征。其中“峯”是“峰”的異體字,意為山尖;“嶂”指直立如屏障的山峰,二者組合突出山體高大且連綿的特點。
該詞主要見于唐代詩人的作品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背景或相關詩詞,可參考古典文學典籍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峯嶂》(fēng shǎnɡ)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山峰陡峭、高聳入雲的景象。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包括峰(山)和嶂(山脈)。
《峯嶂》由13畫組成,其中“峯”由8畫構成,部首為“山”,而“嶂”則由5畫構成,部首同樣為“山”。拆分部首和筆畫有助于理解和學習漢字的構造及含義。
在簡化字中,峯嶂的寫法變為了豐嶂。繁體字形保留了峯嶂原有的結構和含義。
在古代,峯的寫法為“峯”或“峰”,嶂的寫法為“嶂”或“髒”。這些不同的寫法都指向同一個意義,即山峰和山脈的高聳景象。
1. 登上峯嶂,俯瞰四野,美不勝收。
2. 她住在高山峰峭的嶂岩之上,每天都能欣賞到壯麗的日出。
組詞:山峯、山嶂、峯嶺、嶂壁、峰巒。
近義詞:山嶽、山脈、山丘。
反義詞:窪地、平原、平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