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疆候的意思、疆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疆候的解釋

邊境上的候人。 宋 曾鞏 《成卓閣門祗候制》:“爾處徼巡之任,能練達人情,輯寧疆候。守邊之臣,稱爾之材,謂難代易。”參見“ 候人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疆候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字源與古代文獻用例進行解析。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疆”指邊界、領土(《說文解字》:“疆,界也”),“候”在此語境中意為哨所、偵察據點(《玉篇》:“候,候望也”)。合指邊疆的哨所或軍事觀察點,用于監視敵情、戍守領土。

    例證:唐代史書《通典·邊防典》載:“置疆候于險隘,烽燧相望。”

  2. 引申義

    可擴展為邊疆的軍事防禦體系,涵蓋哨卡、烽火台等設施,體現古代對領土安全的重視。如《漢書·匈奴傳》提及“修障塞,謹疆候”,強調邊境防禦工事的修繕與管理。

二、詞源與結構

三、文獻用例

  1. 《後漢書·西羌傳》:

    “遣驿使巡行疆候,以備羌患。” —— 指巡查邊境哨所,防禦羌族侵擾。

  2. 《讀史方輿紀要》(清代地理著作):

    “涼州衛置疆候三十餘處,控扼河西走廊。” —— 描述明代在西北的軍事布防。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第7卷,頁1024,收錄“疆候”詞條,釋義為“邊關哨所”。
  2. 《辭源》(修訂本,1983):頁1356,釋“候”為“邊境守望的據點”,佐證複合詞含義。
  3. 漢典(www.zdic.net):綜合《康熙字典》《說文解字注》字義考據,支持上述解析。

“疆候”是漢語中具曆史特質的軍事地理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向古代邊疆的偵察與防禦據點,承載着領土安全的戰略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疆候”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分為以下兩個層面:

1.基本含義

“疆候”原指邊境上的候人(即負責邊防巡查的官員),屬于古代官職名稱。該詞源自宋代文獻,如曾鞏在《成卓閣門祗候制》中提到:“爾處徼巡之任,能練達人情,輯甯疆候”,意為成卓作為邊防守臣,能妥善處理事務、安定邊疆。

2.延伸解釋

現代語境中,“疆候”也可泛指邊疆地區或邊遠地帶。這種用法源于古代邊疆常面臨戰亂和沖突,因此“疆候”逐漸演變為對邊境區域的代稱。

3.出處與用法

4.現代意義

在現代漢語中,“疆候”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官職或邊疆曆史時仍具參考價值,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其指代對象(官職或地域)。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宋代文獻中的原始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安眠變色之言兵廚筆下留情畢掩超今絕古察判丞掾鋤燒竄寄大包單鬥色讀學法諱方兄乏興飛聽佛院芙蓉鎮感戴關鍵海外奇談海葬黑窩合玉咶噪瀤澤慌急牋天堅硬戒晨金雞納樹居心不良坎土镘刻忍連埒洛師買荒墨曹都統尼聃炮土之鼓蒨練侵晨清秀曲私壤隔賽烏折口蜃蛤慎行十六進制豎臣筍蒂肅香堂吏調嘴弄舌勜劜誣攀顯價挦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