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驚躁的意思、驚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驚躁的解釋

驚怵煩躁。《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太陰所至為稸滿,少陽所至為驚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驚躁(jīng zào)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驚”和“躁”兩個語素構成,主要形容因受驚吓或刺激而産生的焦躁不安狀态。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用法分析:


一、基本釋義

  1. 因受驚而煩躁

    指人或動物受到外界突發刺激(如巨響、威脅等)後,情緒緊張、行為慌亂的狀态。

    例:犬聞雷聲驚躁不安,四處躲藏。

  2. 中醫術語:病理性的心神不甯

    在中醫典籍中,“驚躁”多指因内熱或邪氣侵擾導緻的心神紊亂、坐卧不甯的症狀,常與“驚悸”“怔忡”關聯。

    例:《傷寒論》提及“少陽病,心煩驚躁,小便不利”。


二、詞源與構詞解析


三、權威文獻引用

  1. 《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103頁):

    “驚躁:驚慌急躁。宋蘇轼《與米元章書》:‘某昨夜偶得側卧,中夜驚躁。’”

    說明:宋代已用于描述突發性身心不安。

  2. 《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2版):

    “驚躁屬神志異常,多因熱擾心神或肝風内動所緻,症見躁動易驚、失眠多夢。”

    來源鍊接(需替換為有效鍊接):中醫世家-驚躁詞條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692頁):

    “驚躁:因受驚而急躁不安。”


四、使用場景與例句


五、近義詞辨析

詞語 核心差異 示例
驚惶 側重恐懼慌亂,行為失措 突遇火災,衆人驚惶逃散。
焦躁 強調内心急切,無明确外因 等待結果時焦躁難耐。
煩躁 泛指情緒厭煩,範圍更廣 天氣悶熱令人煩躁。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李經緯 等. 《中醫大辭典》[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16.

網絡擴展解釋

“驚躁”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驚躁”指驚怵煩躁的心理狀态,常用來形容因外界刺激或内在不安導緻的慌亂與焦躁情緒。該詞由“驚”(驚慌)和“躁”(急躁)兩個語素複合而成,強調因受驚引發的後續情緒波動。

二、詞源與典籍引用

  1. 中醫典籍中的記載
    最早見于《黃帝内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少陽所至為驚躁瞀昧暴病”,此處描述少陽經氣異常引發的病症,表現為心神不甯、躁動不安。
  2. 構詞解析
    • 驚:指受外界刺激産生的恐慌感,如“驚慌”“驚動”;
    • 躁:指情緒上的急躁不安,如“煩躁”“焦躁”。

三、使用場景與延伸

四、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古籍或專業文獻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中醫典籍《素問》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擺宴保境息民禀堂禀體才譽剗革晨露揣手兒椽桷垂象出将入相賜族簇動躭閣得壹元寶鬥絶富二代阜俗革圖易慮搆閑管座軌道衡海灣何苦很觸黃龍戰艦解交靜定警號警種緊緊迹象饋爨窺圃懋明貌似強大毛條面市密諱蹁跹輕矯趣談人縫肉贅入甲扇暍涉筆審覆聲口聖鄉雙線行死祿送日歲駕枱鐘挑花銅竹哇淫協洽脅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