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火上浇油的意思、火上浇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火上浇油的解释

[pour oil on the fire] 比喻使人更加恼怒或助长事态发展

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如火上浇油。——《元曲选·陈州粜米》

详细解释

(1).比喻于矛盾中增加激化因素,使人更加恼怒,或使事态更加严重。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你只该劝你那丈夫便好,你倒走将来火上浇油。”《水浒传》第六三回:“这个 秦明 ,又是一个性急的人,听了这话,正是炉中添炭,火上浇油,拍马向前,轮狼牙棍直奔将来。”《红楼梦》第三三回:“ 贾政 正要再打,一见 王夫人 进来,更加火上浇油。”亦作“ 火上添油 ”、“ 火上加油 ”。《说唐》第三九回:“ 罗公 正在大怒,又闻此报,火上添油,即忙点兵出城。” 翟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这是一个重要的西洋古典,主上不懂得运用,而公开的说出‘自由民治’的真面目,那就一定要火上加油的更加激起匪徒的暴6*乱的。” 茅盾 《子夜》十七:“而且少奶奶他们不在家,又使得 吴荪甫 火上添油地震怒起来。”

(2).喻暴躁。《红楼梦》第四五回:“还有东府里你 珍大哥哥 的爷爷,那纔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説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火上浇油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火上浇油”是汉语中常用的四字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在已有矛盾或危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事态”,包含以下三层解析:

  1. 字面本义

    该成语由“火上”和“浇油”两部分构成。字面指在燃烧的火焰上倾倒油脂,因油脂助燃,火势会迅速扩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列为比喻义项,强调“用外部行为激化矛盾”的客观效果。

  2. 引申用法

    在语境中多用于描述言语或行为激化冲突的场景。例如“争吵时翻旧账如同火上浇油”,突显主动加剧负面局势的意图。商务印书馆《成语应用辨析词典》指出,其使用范畴涵盖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领域,常与“推波助澜”构成近义关系,但后者更强调被动性。

  3. 文化溯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元代《冻苏秦》杂剧“做哥哥的要打要骂,只见他火上浇油”,明代《西游记》第十六回“恶语伤人如浇油”进一步强化其贬义色彩。北京大学《汉语成语考释辞典》考证其为元明时期口语演变的定型化表达。

需注意与“雪中送炭”形成反义对比,后者喻指在困境中提供帮助。语言学家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强调,此类成语的语义凝固性使其成为汉语修辞中强化矛盾冲突的典型范式。

网络扩展解释

“火上浇油”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来源信息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拼音为huǒ shàng jiāo yóu,字面意思是往燃烧的火上倒油,比喻使原本愤怒的情绪更加激烈,或使已经严重的事态进一步恶化。


二、出处与演变

  1. 最早出处:元代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我见了他扑邓邓火上浇油。”。
  2. 其他典籍引用:
    • 元杂剧《陈州粜米》:“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如火上浇油。”;
    • 清代《三侠五义》中也有用例,如“误用人参,犹如火上浇油”。

三、用法与语境

  1. 词性:贬义词,多用于描述激化矛盾、加剧负面情况 的行为。
  2. 语法结构:
    • 主谓式,可作谓语、宾语(例:别再火上浇油了!);
    • 常见搭配:如“犹如火上浇油”“简直是火上浇油”。
  3. 适用场景:
    • 人际冲突:如争吵时说出刺激对方的话;
    • 事态恶化:如本已紧张的局势因外部干预变得更糟。

四、近义与反义词


五、例句与翻译

  1. 古文例句:
    • 《水浒传》:“这个秦明……听了这话,正是炉中添炭,火上浇油。”;
  2. 现代例句:
    • “双方争执时,他的嘲讽无异于火上浇油。”;
    • 英文翻译:add fuel to the fire(字面)/aggravate the situation(引申)。

六、注意事项

使用这一成语时需注意语境,因其本身带有负面评价,多用于批评激化矛盾的行为,而非客观描述。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出处或例句,可参考《元曲选》或《三侠五义》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公馆背不住不约儿赤沉谋研虑错悮到差祷祀貂珠订议讹简犯眷飞云履府奥浮桁岗峦高涨关聚关门骨骲闺闼黑腾腾鹤琹环刀觟阳画衣狐火彗汜画涂毁宗夷族槚楚溅射交摈击贼笏快鋭扩声器老蚕作茧了办流陨卵生马交鱼瞑臣内诚痞满泼烟花俏样子漆井奇趣曲突移薪让耕软轮骚肠剩山残水师比十二重楼势利场霜气横秋水火夫水莲铜盆铁帚佗城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