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又名 邀笛步 。在 南京市 青溪橋 右,為教坊所在地。相傳 晉 王徽之 曾在此邀 桓伊 吹笛,故名。亦泛指歌妓的處所。 清 吳偉業 《題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詩序:“夫 笛步 麗人,出賣珠之女弟;雉臯公子,類側帽之參軍。” 靳榮藩 注:“《一統志》: 邀笛步 在 上元縣 青溪橋 右, 晉 王徽之 邀 桓伊 吹笛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韻》:“ 力士 簽名搜 笛步 , 龜年 協律奉椒房。” 王季思 等注:“ 笛步 是 南京 的地名,教坊所在的地方。”
“笛步”是南京的一個古地名,具有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地理位置與别稱
笛步又名邀笛步,位于南京市青溪橋右側,是古代教坊(官方音樂機構)所在地。該地名最早可追溯至東晉時期。
得名由來
據傳東晉書法家王徽之(王羲之之子)曾在此邀請名士桓伊吹奏笛曲,典故記載于《晉書·桓伊傳》。桓伊以《梅花三弄》笛曲聞名,這一雅事成為地名來源。
文化功能與演變
自六朝至明清,笛步逐漸發展為教坊和歌妓聚集地,成為文人詩詞中象征風月場所的意象。例如清代吳偉業、孔尚任的作品均提及此處。
現代遺存
原址位于今南京秦淮區白鹭洲公園附近,青溪橋已不存,但“邀笛步”作為文化符號仍被提及,部分文獻将其與南京古樂文化關聯。
總結來看,“笛步”既是具體地名,也承載了音樂交流、文人雅集的曆史記憶,後衍生為風月場所的代稱。需注意,不同文獻對具體位置的描述略有差異,但核心典故一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