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國家頌布祿俸的律令。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宰臣 魏杞 等奏:‘豈有加封而反無請俸?’上曰:‘祿令如此,朕不欲破例。’”
“祿令”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釋如下:
祿令(拼音:lù lìng,注音:ㄌㄨˋ ㄌㄧㄥˋ)指古代國家頒布的關于官員俸祿的律令。該詞由“祿”(官吏俸祿)和“令”(法令)組合而成,強調以律法形式規範官員的俸祿制度。
曆史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獻。例如《清波别志》記載,宋孝宗曾因俸祿問題與大臣魏杞對話:“祿令如此,朕不欲破例”,表明祿令具有法律約束力,帝王也需遵守。
功能特點
祿令不僅規定俸祿标準,還涉及官員加封、晉升時的待遇調整,是古代官僚體系運轉的重要依據。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律令内容,可參考《宋史·職官志》等史料。
祿令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官職及待遇。
它的拆分部首為示舊彐,其中示表示手,彐表示彳字旁。總筆畫數為13畫。
祿令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在古代,祿令指的是皇帝賜予臣子的封爵官職以及相應的財富和待遇。祿令通常意味着一種權力和榮譽的象征,是官員們渴望得到的東西。
另外,在繁體字中,祿令的寫法為祿令。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祿令一詞在古代常用的寫法是“祿令”,其中“祿”的上面有一個“示”字旁,下面是“彳”字旁。而“令”的上半部分是“從”字旁,下半部分是一個與“令”相同的部首“令”。
以下是祿令在句子中的例句:
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華,最終得到了皇帝的祿令。
我并不追求權力和祿令,我隻希望能夠過上簡單而幸福的生活。
祿令的組詞有祿位、祿銘、祿食等。
祿令的近義詞是俸祿,反義詞是貧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