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免役的意思、免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免役的解釋

(1) [exempt from service]∶免除某種規定的服役

(2) [be exempted from military service]∶免服兵役

詳細解釋

(1).免除徭役。《宋史·食貨志上五》:“畿民不願輸錢免役。”《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忏悔》:“何不入粟買官,一則冠蓋榮身,二則官戶免役,兩得其便。”

(2).免除兵役。 吳組缃 《山洪》二六:“四十五歲以上,身任公家職務的,正在學堂讀書的,都可免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免役”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含義及背景:

一、基本定義

  1. 免除徭役
    指古代免除百姓為官府承擔的無償勞動(如修路、築城等)。例如宋代《宋史》記載“畿民不願輸錢免役”,即通過繳納費用替代服役。

  2. 免除兵役
    現代語境中指因身體殘疾、疾病或特殊身份(如學生、公職人員)免除服兵役的義務。如吳組缃《山洪》中提到“四十五歲以上……可免役”。

二、曆史背景與制度
宋代王安石推行的免役法(募役法)是重要改革:

三、應用場景

  1. 古代豁免:如舒嶽祥詩句“賣田強免役”反映通過經濟手段規避徭役。
  2. 現代法規:各國兵役制度中均有免役條款,如嚴重疾病或身體缺陷者依法免除服役。

四、相關概念辨析
需注意與“免疫”區别:後者為醫學術語(如提及的抗原抗體反應),與服役無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王安石變法中免役法的具體實施細節,可查閱《宋史·食貨志》等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免役

免役是指免除服役或勞役的意思。免役一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八”和“彐”,它們分别表示“人”和“牛”的意思。根據筆畫順序,《康熙字典》中給出的八的筆畫數為二,彐的筆畫數為三,因此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五。

免役一詞源自于古代中國社會的農耕文化。在農業社會中,由于農民的生産勞動需要,國家通常會征召壯丁作為兵役或勞役,參與國家建設或戰争。而免役則是一種特殊情況下的豁免,即某些人群由于種種原因,被免除服役或勞役的義務。

在繁體字中,免役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免役在古代的寫法為“免役”或“免役”。在這些古代寫法中,“八”表示人,而“彐”表示牛;它們在古代的形狀也與現代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免役的例句:

1. 經過醫生的診斷,他被免役了。

2. 因身體原因,她不需要服兵役,免役成為了她的福音。

關于免役的相關詞語還有:

1. 免除:豁免,不再需要承擔某項責任或義務。

2. 豁免:免除,不再需要承擔某項責任或義務。

3. 免稅:指某些人或物品不需要繳納稅款。

免役的反義詞為征役,即強制要求某些人參與到兵役或勞役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