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朝日的意思、朝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朝日的解釋

朝(zhāo ㄓㄠ)日:早晨初升的太陽。《藝文類聚》卷十八引 漢 蔡邕 《協初賦》:“面若明月,輝似朝日。” 南朝 齊 謝朓 《始出尚書省》詩:“紛虹亂朝日,濁 河 穢清 濟 。” 宋 王安石 《酴醾金沙二花合發》詩:“碧合晚雲霞上起,紅争朝日雪邊流。” 瞿秋白 《餓鄉紀程》六:“遠望一角海岸,白沙青浪映着朝日,雲煙缭繞,好似擁出一片 亞洲 大陸的朝氣。”

朝(cháo ㄔㄠˊ)日:1.古代帝王祭日之禮。《周禮·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則張大次小次,設重帟重案。” 鄭玄 注:“朝日,春分拜日於東門之外。”《漢書·郊祀志上》:“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昒爽,天子始郊拜 泰一 ,朝朝日,夕夕月,則揖。” 顔師古 注:“以朝旦拜日為朝。”《資治通鑒·漢武帝元鼎五年》:“朝朝日。” 胡三省 注:“朝朝,下直遙翻。”《清史稿·世祖紀二》:“二月癸亥,朝日於東郊。”

2.帝王坐朝聽政之日。《戰國策·齊策六》:“王至朝日,宜召 田單 而揖之於庭,口勞之。”《漢書·于定國傳》:“上於是數以朝日引見丞相、禦史,入受詔,條責以職事。” 顔師古 注:“五日一聽朝,故雲朝日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朝日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一、基礎釋義

指清晨初升的太陽。《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标注其核心含義為“早晨的太陽”,如“朝日映紅海面”。此義項源于“朝”的本義“早晨”(《說文解字》:“朝,旦也”),與“日”組合後特指日出時分的天象現象。

二、曆史語義演變

古代文獻中“朝日”兼具自然現象與祭祀内涵:

  1. 自然意象:如《漢書·韓安國傳》載“朝日輝光”,形容朝陽的光輝。
  2. 祭祀儀式:《禮記·祭義》記載周代“祭日于壇”,即帝王春分時祭祀太陽的“朝日”典禮,凸顯其文化符號性。

三、現代用法與延伸

現代漢語中主要保留自然意象,但衍生出兩類常見用法:

  1. 時間象征:喻指新生事物或蓬勃氣象(例:“青年如朝日,充滿希望”)。
  2. 專有名詞:
    • 日本報紙《朝日新聞》(創刊于1879年),取“旭日初升”之意命名。
    • 地名“朝日町”(日本多地存在),多與地理方位相關。

權威來源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許慎.《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3. 班固.《漢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 1962.
  4. 《禮記·祭義》. 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本, 中華書局, 2009.
  5. 王力.《古代漢語》. 中華書局, 1999.

網絡擴展解釋

“朝日”一詞的含義需根據讀音和語境區分,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讀作zhāo rì(ㄓㄠ ㄖˋ)

  1. 自然現象
    指清晨初升的太陽,常見于文學描寫。
    • 例句:
      • 蔡邕《協和婚賦》:“面若明月,輝似朝日。”
      • 謝朓《始出尚書省》:“紛虹亂朝日,濁河穢清濟。”
    • 近義詞:朝陽、旭日;反義詞:夕陽。

二、讀作cháo rì(ㄔㄠˊ ㄖˋ)

  1. 古代禮儀
    指帝王春分時祭拜太陽的儀式,屬國家祭祀的一部分。
    • 文獻依據:
      • 《周禮·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則張大次小次。”
      • 《漢書·郊祀志》記載漢武帝“朝朝日,夕夕月”的禮制。
  2. 帝王聽政日
    指君主臨朝處理政務的日子。
    • 例證:
      • 《戰國策·齊策六》提及“朝日”為君主召見臣子之日。

附:其他相關

該詞需結合讀音和上下文理解,既涵蓋自然意象,也關聯古代禮制與政治活動。若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閱《周禮》《漢書》等典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史之亂白鋪表帶不吝珠玉操剸成方崇藴牀單創舉出汗黜幽寸函多士凡下翻箱倒箧發意烽墩風摶該曉高碧狗兒年規悟鍋簾豪族橫通歡傳混渎架閣庫驚惶金盞祭享楷字勘鞠寬留浪費烙餅林箊流澗爐溫門帖謀逆南北書派廿四考中書潛龍俏貨清曆侵媟汔再汔四屈轶熱趕郎如蹈湯火山坡地時類試煉失宜索隱行怪穩操左券午歲線春小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