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發。 宋 陸遊 《自述》詩:“拜賜龜章紆舊紫,養成鵠鬢掃餘青。”
“鹄鬓”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宋代陸遊《自述》詩中提到:“拜賜龜章纡舊紫,養成鹄鬓掃餘青”,用“鹄鬓”與“餘青”(黑發)對比,表達年華老去的感慨。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學或詩詞創作,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形容年邁者的白發或表達時光流逝的意境。
詞義:
《鹄鬓》是一個形容詞,常用于形容女性美貌端莊動人的鬓發。比喻女子的美貌如同仙鶴飛舞,給人以高雅、神秘的印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鹄鬓》的部首是“鳥”,筆畫是17畫。
來源:
《鹄鬓》最早出自兩漢時期的《淮南子》一書,原文是:“華姬之鹄鬓,繡蛾之晦盲。”此文描述華姬美麗動人的鬓發,形容她的美貌令人驚歎。
繁體:
繁體字“鵠鬢”與簡體字“鹄鬓”意思相同,隻是書寫形式不同而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鹄的寫法為鳅鸠的合體字,鬓的寫法為鬐髩的合體字。後來,隨着漢字的變遷,寫法趨于簡化,形成了現在的寫法。
例句:
她婉容動人,鹄鬓如雲,給人以無窮魅力。
組詞:
鹄目(形容眼神清澈明亮)
鹄立(形容神情高傲)
鹄的(形容容顔風華)
近義詞:
鸾鬓
鬟鬓
蛾鬓
反義詞:
荒發
亂發
散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