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骨咄的意思、骨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骨咄的解釋

(1).古部族名。亦指其聚居地區。《新唐書·西域傳下·骨咄》:“ 骨咄 ,或曰 珂咄羅 。廣長皆千裡。王治 思助建城 。多良馬、赤豹。”

(2).獸名。《新唐書·回鹘傳下》:“﹝ 黠戛斯 ﹞其獸有野馬、骨咄、黃羊、羱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骨咄”一詞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成語釋義(形容事物堅硬頑強)

讀音為gǔ duō,本義指骨頭堅硬難以咬動,常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具有頑強、堅固的特性。例如:


二、曆史與生物學釋義

  1. 古代部族名及聚居地
    據《新唐書》記載,“骨咄”是唐代西域的一個部族,又稱“珂咄羅”,其聚居地廣袤千裡,以出産良馬、赤豹著稱。

  2. 獸類名稱
    同見于《新唐書》,指古代黠戛斯地區(今中亞)的一種野生動物,常與野馬、黃羊等并提。


使用注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骨咄

「骨咄」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書法或文學作品中,具有獨特的意境和表達方式。

詞義

「骨咄」通常表示骨骼發出的聲音或極為寒冷的感覺。它具有一種神秘、凜冽的氣質,常常用于形容冰冷的風、恐怖的氣氛或刺骨的寒冷。

拆分部首和筆畫

「骨咄」的部首是「骨」,總共由11個筆畫構成。

來源

「骨咄」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雜篇》中。這個詞語的形象和意義通常與中醫學中的術語「骨咄」相關,在古代醫學中指的是治療關節疼痛的一種手法。

繁體

在繁體字中,「骨咄」的寫法為「骨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中,「骨咄」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為「骨乇」,表示「骨骼咯咯作響、或因寒冷而發出聲響」。

例句

1. 夜寒刺骨,風從窗外吹進來,仿佛帶着一陣骨咄之氣。

2. 他的發言讓全場寒氣逼人,仿佛每個字都帶着骨咄之感。

3. 在這片恐怖的墓地裡,彎曲的樹枝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骨咄聲。

組詞

骨寒、咄嗟、枯骨、骨骼、刺骨

近義詞

寒冷、冰冷、凜冽、刺骨、冷飕飕

反義詞

溫暖、熾熱、舒適、溫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