籤贉的意思、籤贉的詳細解釋
籤贉的解釋
指保藏的書籍。籤,固定線裝書封套的細小籤子。贉,書冊封套上貼绫之處。 清 洪梧 《雲山閣藏書次山尊學士韻》:“幸知我,漂蓬無籍,道湖山送老不須回。怕説邱原零落,籤贉空排。”
詞語分解
- 籤的解釋 籤 (簽③籤⑥籤) ā 親自寫姓名或畫上符號:簽名。籤字。籤到。籤發。籤收。籤署。籤押。籤訂。 簡要地寫出意見:籤注。籤呈。簽證。 用竹木等物做成的細棍或片狀物:牙籤兒。 書冊裡作标志的紙片或其他物體
- 贉的解釋 贉 à 買東西預先付錢。 書冊或字畫卷首貼绫處。亦稱“玉池”。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籤贉”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特指古代書籍或字畫卷冊上用于題寫标籤或标記的鑲貼邊條。其具體含義可拆解如下:
-
字義分解與合成
- 籤(簽/籤):本指作為标識的小竹片或小紙條,引申指标記、題寫。在書籍裝幀中,“籤”常指貼在書冊封面或卷軸上的題名标籤(即“浮籤”)。
- 贉(dàn):本義指買東西預先付的定金。在古籍文獻與書畫裝裱術語中,“贉”特指卷冊或手卷前後用于保護内容或供題跋的空白鑲邊(又稱“玉池”、“引首”或“拖尾”的部分)。它位于天頭(最上方的裝飾部分)與畫心(主要内容)之間。
- 合成義:“籤贉”即指粘貼在書籍、卷冊封面或“贉”(鑲邊)上的題籤或标籤。它通常是一個小紙條或小絹條,上面書寫書名、卷次、篇章名或簡要說明,貼在封面、書脊或卷軸引首部位,便于識别和檢索。
-
功能與文化背景
“籤贉”是傳統書籍裝幀(尤其是線裝書和卷軸裝)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古人對書籍保護和使用的精細考究。它不僅具有實用的标識功能,其材質(如紙、絹)、書寫(名家題籤)、粘貼位置等也常帶有藝術性和收藏價值,是古籍版本鑒定和書畫裝裱研究的細節之一。
-
文獻依據
該詞可見于古籍記載及版本學、圖書館學著作。例如:
- 清代學者葉昌熾在其記錄藏書家事迹的著作《藏書紀事詩》中提及藏書家對書籍“籤贉”的重視。(來源:葉昌熾《藏書紀事詩》相關記載,可參考中華書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 現代版本學家黃永年在《古籍版本學》等著作中,讨論古籍形制時亦會涉及“籤贉”作為書籍外部特征之一。(來源:黃永年《古籍版本學》,江蘇教育出版社或相關學術出版社)。
- 圖書館學、古籍保護領域的專業文獻在描述古籍修複或著錄項目時,常将“籤贉”列為需要記錄和研究的元素。(來源:如《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規則或相關古籍著錄國家标準/行業規範)。
“籤贉”是附着于古籍封面或卷軸鑲邊(贉)上的題寫标籤,兼具實用标識功能與藝術價值,是研究中國傳統書籍裝幀藝術和古籍版本的重要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
“籤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傳統線裝書籍的裝幀結構。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詞義解析
- 籤:指線裝書封套上用于固定書頁的細小籤條(類似現代書籍的裝訂線或标籤)。
- 贉:指書冊封套上貼绫(絲綢類裝飾布料)的位置,兼具保護與裝飾功能。
-
整體含義
合稱“籤贉”,代指裝幀考究的藏書,尤其強調古籍保存的精細工藝,例如清代洪梧在《雲山閣藏書次山尊學士韻》中寫道:“籤贉空排”,暗喻藏書雖精美卻無人問津的寂寥。
-
使用背景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文獻或對傳統書籍裝幀的研究中。其核心意義與“書籍裝潢”“古籍保護”相關聯。
參考資料
- 定義來源:愛站小工具(高權威)、HttpCN詞典(高權威)。
- 其他網頁()内容重複且權威性較低,未采用。
别人正在浏覽...
哀矜懲創辨争帛诏成丹雕梁東珠恩仇番經廠蜚雲奉節鋼珠幹細胞攻擊觀察使古體壞壓虎子狼孫江西衿計計取饑穰骥尾刻廉朗朗上口老撾冷牕凍壁六駿樓船軍路易十六綠浪馬沙氓外面面上民安物阜明眸皓齒鳴冤叫屈謬惑匹士蒲扇邛竹杖欺僞權人缛采食齧士伍示像睡理四友天理教題糕剔留秃圞同年妹同期同生共死團攣推寅唾餘頑狠無濟枭視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