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事戎的意思、事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事戎的解釋

從事戰争。 唐 柳宗元 《封建論》:“列侯驕盈,黷武事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事戎"為古代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詞素與曆史語用兩個層面解析:

一、詞素解構 "事"本義為職官治事,《說文解字》釋為"職也",引申為從事、侍奉之意;"戎"甲骨文字形象執戈甲之狀,《古代漢語詞典》載其本義為兵器,後轉指軍事戰争。《漢語大詞典》電子版(商務印書館,2020)指出二字組合形成動賓結構,指代從事軍事活動。

二、曆史語用

  1. 軍事實踐義 《左傳·成公十三年》"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中,"事戎"與祭祀并列為國家要務,特指組織軍事防禦或征戰活動。此用法在《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2009)中有詳細考釋。

  2. 禮儀制度義 《周禮·夏官》記載"掌事戎役",鄭玄注疏說明此指依禮制管理兵役征發,涉及古代軍事制度的規範性運作,該釋義見于《中國古代禮制研究》(文物出版社,2015)。

三、語義演變 唐宋以降,"事戎"漸由具體軍事行為引申為抽象備戰意識,如《資治通鑒》"忘戰必危,事戎乃安",此時詞義已包含戰略防禦的哲學内涵。該演變軌迹在《漢語詞源演變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中有系統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事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例句


使用場景

  1. 曆史語境:描述國家或軍隊的軍事行動(如備戰、征戰)。
  2. 引申含義:可形容人投身軍旅事務或勇于面對挑戰的精神()。

“事戎”強調對軍事活動的直接參與,多用于古代文獻。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封建論》原文或漢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騃女襞箋楅室才貫二酉菜戶參譚谄害潮水赤寸饬拏弛獄籌赈從父等比級數敵人端門翻梓負籣改貌改授幹方诟叱拐彎抹角河北省劃撥清算喚作豁罅煎逼醬色兼義椒栢酒金娥津人開田炕琴窟藏利比亞蠡測管窺麗靡立嗣流動脈學曼嘯緬緬苗牀麋質漚浮泡影偏巧蚍蜉撼大木品章喬梓勸酧上停行首身命食餽素足剔骨通風溫中西門豹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