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主的意思、外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主的解釋

謂在外之主事者。《左傳·昭公十三年》:“ 齊桓 , 衛姬 之子也,有寵於 僖 ,有 鮑叔牙 、 賓須無 、 隰朋 以為輔佐,有 莒 衛 以為外主,有 國 高 以為内主。” 杜預 注:“ 齊 桓 出奔 莒 衛 ,有舅氏之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外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外主”指在外的主事者或外部支持力量,通常用于描述在外部環境中起主導作用的人或勢力。例如《左傳》中提到齊桓公依靠“莒衛”作為外主,即借助外部力量鞏固地位。

二、詞源與文獻出處

  1. 《左傳·昭公十三年》記載:“齊桓……有莒衛以為外主,有國高以為内主。”杜預注解稱,齊桓公流亡時得到舅氏(莒、衛兩國)的外部支持。
  2. 該詞結構由“外”(外部)與“主”(主導者)組成,強調外部環境中的核心角色。

三、用法與示例

四、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左傳》原文或權威曆史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外主

外主,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外”和“主”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其中,“外”字的部首是“蔔”,總共有五個筆畫;“主”字的部首是“丶”,總共有五個筆畫。

來源

“外主”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意為與内鄉相對的地方,即外地的主人或外地的掌握者。

繁體

在繁體字中,“外主”通常寫作「外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漢字的形狀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與現代寫法相似,隻是一些筆畫的書寫順序和形狀有所變化。

例句

1.他是這個小鎮的外主,管理着所有外來工人。
2.由于外主的幹預,内地的市場價格也受到了影響。

組詞

外主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如外主政權、外主公司等。

近義詞

與外主意思接近的詞語有外鄉、異地、外地等。

反義詞

與外主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内主、本地、本鄉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