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美國 。 魯迅 《二心集·<現代電影與有産階級>譯者附記》:“尤其錯誤的是要勸 範朋克 去引‘全世界人彼此之相愛’,忘卻了他是 花旗國 裡發了財的電影員。”參見“ 花旗 ”。
根據權威資料整理,“花旗國”是中國曆史上對美國的舊稱,具體釋義如下:
一、詞源解析 該詞源于19-20世紀中國人對美國國旗的視覺認知。美國國旗由紅藍白三色、13道條紋和50顆星星組成,早期被國人形容為“花旗”,即圖案繁複、色彩鮮豔的旗幟()。隨着時間推移,“花旗”逐漸代指美國,演變為“花旗國”這一國名别稱。
二、曆史使用場景
三、現代語境變化 隨着中美建交(1979年)及現代漢語規範化,“美利堅合衆國”“美國”成為官方标準譯名,“花旗國”逐漸轉為曆史詞彙,目前多見于民國文獻、方言或特定文化作品。
四、相關延伸 需注意“花旗”一詞在當代主要指Citigroup(美國花旗銀行),與曆史國名含義已産生顯著區别。
《花旗國》是一個對美國的俗稱,意味着“花旗銀行國家”或者“美國國家”。
《花旗國》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分:花,旗和國。其中,“花”拆分為⺡(一),“旗”拆分為⺭(一)和巾(三),“國”為囗(二)和玉(五)。
總共有十四個筆畫。
《花旗國》一詞源于19世紀末的中國。當時,花旗銀行(Citibank)是一家位于美國紐約的銀行,該銀行的标志是一面星形旗幟,因此這個詞被用來指代美國。
《花旗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花旗國」。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早期對《花旗國》的寫法為「華其國」。
1. 他計劃去花旗國留學。
2. 這個産品是從花旗國進口的。
花旗國家、花旗銀行、銀行國家、美利堅合衆國。
美國、美利堅合衆國。
非花旗國、外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