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待以平等之禮。《漢書·于定國傳》:“為人謙恭,尤重經術士,雖卑賤徒步往過, 定國 皆與鈞禮。” 顔師古 注:“鈞禮猶亢禮。”《新唐書·岑文本傳》:“生平故人,雖羇賤必鈞禮。”《明史·郭樸傳》:“ 階 早貴,權重, 春芳 、 訥 事之謹,至不敢講鈞禮。”
“鈞禮”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ūn lǐ,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
平等相待
根據古代典籍記載,“鈞禮”指以平等之禮對待他人,不受身份地位限制。例如《漢書·于定國傳》提到,于定國對經術士“皆與鈞禮”,顔師古注“鈞禮猶亢禮”(亢禮即平等之禮)。這一用法在《新唐書》《明史》中也有體現,強調對故交或卑微者一視同仁。
禮儀莊重
現代引申義中,“鈞”象征古代青銅器的高貴,“禮”指禮儀規範,因此“鈞禮”也可形容儀态端莊、舉止得體,尤其在正式場合。
“鈞禮”在古籍中多指平等對待,現代則側重禮儀的莊重性。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但核心均與“禮”的文化内涵相關。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書》《新唐書》等原始文獻。
《鈞禮》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鈞(jūn)和禮(lǐ)。
鈞字的部首是金,它由10筆構成。禮字的部首是示,它由5筆構成。
《鈞禮》這個詞來源于《易經》中的一句話:“鈞樂之吉,鈞禮之孚。”在這句話中,鈞和禮分别表示均衡、公正和禮儀、仁義。後來,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鈞禮》這個詞語。
《鈞禮》的繁體字為「麇禮」。
在古代,鈞字的寫法有時候會寫成「雋」,而禮字的寫法有時候會寫成「禮」。
1. 他的行為符合了社會的鈞禮标準。
2. 以鈞禮待人,能夠促進和諧相處。
鈞車、鈞瓷、鈞容、鈞鼎、鈞衡。
均衡、公正、平等。
不公、不平、不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