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駕無飾之馬。《文選·張衡<東京賦>》:“立戈迤戛,農輿輅木。” 薛綜 注:“乘馬無飾,故稱木。”
“辂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辂木(lù mù)指駕無裝飾的馬匹,即使用樸素、不加修飾的馬車。該詞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中的“立戈迤戛,農輿辂木”,薛綜注釋為“乘馬無飾,故稱木”。
多用于描述古代簡樸的交通工具,如農事或禮儀中不追求奢華的場合。例如《東京賦》中“農輿辂木”可能指農用車輛或祭祀時使用的素車。
該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籍及注釋中,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專業詞彙。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或《文選》相關注疏。
辂木是指馬車的兩端架着車輪的橫木,用來支撐和固定車輪的一部分。也被用來比喻支撐和固定事物的重要元素。
辂木的部首是車(車輪的意思),總共9個筆畫。
辂木的意思原本指的是馬車上的承載橫木,用來固定車輪。後來,人們将其引申為比喻事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和詩歌中。
辂木的繁體字是輅木。
在古代,辂木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根據現代漢字規範,辂木的字形保持不變。
1.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和市場拓展,這兩者就像是辂木,相輔相成。
2. 情感和理智是人生道路的兩個辂木,我們需要平衡它們才能走得更遠。
辂木的組詞有:辂木輪(指車輪上的辂木)。
支撐、固定
松動、無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