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糾檢的意思、糾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糾檢的解釋

檢舉。《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二年》:“夏,四月,甲子, 東魏 吏部令史 張永和 等僞假人官,事覺,糾檢、首者六萬餘人。” 胡三省 注:“糾檢,官所糾檢而發之者也;首,自首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糾檢”的漢語詞典釋義

“糾檢”是由“糾”與“檢”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督察、檢舉、矯正的行為或職能。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語言學資料,該詞釋義如下:

  1. 本義解析

    • 糾:本義為“纏繞”,引申為“督察”“矯正”,如《說文解字》釋“糾,繩三合也”,後衍生為“糾正錯誤”。
    • 檢:本義為“書匣”,後演變為“查驗”“約束”,如《說文》注“檢,書署也”,即封存查驗之意。

      二者結合後,“糾檢”強調通過監督與查驗以糾正偏差,常見于法律、行政等正式語境。

  2. 引申義與用法

    • 監察與揭發:指對違規行為的監督檢舉。例:“禦史職司糾檢百官。”(據《古代職官詞典》)
    • 矯正與規範:用于制度或行為的修正,如“糾檢文書訛誤”。(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 曆史語境:唐代“糾彈制度”中,“糾檢”為監察機構核心職能,負責彈劾官吏失職。
  3. 現代應用場景

    多用于法律文書、行政監督領域,如:“審計部門負責糾檢財務漏洞。”體現權威性、強制性的審查行為。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釋義綜合“糾”“檢”詞條。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2016:釋“檢”為“查核”。
  3. 古代監察制度研究[J]. 曆史研究,2019(4):論唐代糾彈職能。
  4.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DB/OL]. [引用日期2025-08-01]。

(注:網頁引用标記為示例格式,實際來源詳見上述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糾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ū jiǎn,其核心含義是檢舉、核查并糾正錯誤。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2. 曆史用例

在古籍《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二年》中記載,東魏官員張永和等人僞造官職被揭露後,“糾檢”與自首者達六萬餘人。此處“糾檢”指官方對違法行為的檢舉與追查()。


3. 使用場景


4. 相關概念辨析

與“糾察”不同,“糾檢”更側重對問題的揭露和修正,而非單純維持秩序()。


“糾檢”是一個複合動詞,強調通過檢舉和核查來糾正錯誤,適用于需嚴格監督的領域。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資治通鑒》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拜風霸橋冰大坂采棺常安唱薩察識程敬二項方程乏盡訪逮腐乳高深莫測耕農公們倆龜兒卦貴俊古昔黑丑宏傑紅棉懷矜滑行澗底松檢率激感擊鼓傳花儆守金泥燼溺酒渦狙慝空際逵門朗玉耒耨臉相陵轶律坐篾巴沒地裡的巡檢墨法配料憑覽破屋鋪床窮徑鬈毛诠證癯羸趨利避害善吏時習擡頭讨裁通濟推斥嗢飫蓊濛溫涼玉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