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雷池的意思、雷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雷池的解釋

[the lake in Anhui Province——the utmost limit one can go] 本出于《晉書·庾亮傳》“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一語,後習用為界限之意

不敢越雷池半步

詳細解釋

水名。其源叫 大雷水 。自今 湖北省 黃梅縣 界東流,經今 安徽省 宿松縣 至 望江縣 東南,積而成池,稱為“雷池”。《晉書·庾亮傳》:“而報 嶠 書曰:‘吾憂西陲過於 歷陽 ,足下無過 雷池 一步也。’”意思是叫 溫峤 坐鎮原防,不要越過 雷池 到京都去。後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範圍。 清 王韬 《言戰》:“俟其進而擊之,彼豈能飛越雷池一步哉!” 鄭觀應 《盛世危言·海防中》:“如此布置則 渤海 為雷池,而 威海 、 旅順 成堂奧矣。” 聶绀弩 《壁畫》:“我不過是十幾歲的未越雷池一步的山城裡的孩子,這屋子裡就是我的整個世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雷池”是一個具有曆史淵源和多重含義的詞彙,其核心意義如下:

1. 本義:古水名
雷池是古代的一處水域,位于今安徽省望江縣南部,具體為大雷水東流形成的湖泊。其地理位置在古代軍事防禦中具有戰略意義。

2. 成語來源與原始含義
東晉時期,庾亮在《報溫峤書》中寫道:“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原意是命令溫峤駐守原地,不要越過雷池防線支援京城(今南京)。此時“雷池”指代軍事防線,強調不可逾越的界限。

3. 語義演變與引申
隨着成語“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流傳,其含義逐漸擴展為比喻固守既有範圍,不敢突破常規或嘗試創新。例如:

4. 現代應用
如今“雷池”常用于文學、曆史或日常語境,既可指具體的地理概念(如描述安徽古迹),更常見于抽象表達,強調對界限的敬畏或突破的勇氣。例如:“科技發展需要跨越傳統思維的雷池。”

總結
“雷池”從地理名稱演變為文化符號,既承載曆史典故,又映射人類對“界限”的複雜态度——既有防禦性保守,也有突破性創新的辯證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雷池

雷池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雷和池。雷是意為天空中的電能釋放所伴隨的聲響和亮光的自然現象,通常是由雲層中負電和正電之間大規模的放電造成的。池則是指一種儲水的深淺不一的水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

雷池的部首是氵(三點水),雷的部首是雨,池的部首是氵(三點水)。它的總筆畫數為10,其中雷的筆畫數為9,池的筆畫數為4。

來源

雷池一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王之渙的《送韓員外魯崔湖州後直南山》:“湖田盛雨雲,遼遼雷池碧。”意指湖中的水急流彙聚,形成了像雷聲洶湧的水池。

繁體

雷池的繁體字為「雷池」,拆分部首和筆畫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雷池的表寫形式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的意義和形象并未改變。

例句

1. 我們在雷池邊欣賞着大自然的壯麗景色。

2. 那個地方在雨後形成了一個雷池。

組詞

雷暴、雷電、雷聲、雷鳴

近義詞

雷塘、雷潭、雷湖

反義詞

晴空、無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