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斧削琢。請人修改詩文的謙辭。亦喻指詩文過分修飾雕琢。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言公中》:“非緣附驥,幸存斧琢之質者。”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一:“詞過經意,其蔽也斧琢。”
“斧琢”是由“斧”與“琢”組合而成的漢語複合詞,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字面釋義
“斧”指斧頭,引申為砍削、修整的動作;“琢”指雕刻玉石的行為,如《說文解字》釋“琢”為“治玉也”。兩字結合後,字面含義為“用斧砍削并雕琢”,常用于描述對器物或文字的精細加工過程。
引申義與文學用法
在文學語境中,“斧琢”多指對文章或藝術作品的反複推敲與修改,強調人工雕飾的痕迹。例如《漢語大詞典》提到該詞可比喻“刻意修飾文辭”,與“自然天成”的創作風格形成對比。古典文論中常以“斧琢無痕”評價作品雕琢精妙而不顯刻意。
權威參考
“斧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詩文修改的謙辭
指請他人修改詩文時的謙遜說法,類似“斧正”。例如清代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提到“幸存斧琢之質者”,即表示對他人修改的感謝。
過分雕琢的貶義
形容詩文過度修飾,失去自然美感。如況周頤《蕙風詞話》批評“詞過經意,其蔽也斧琢”,強調刻意雕琢反而損害藝術性。
部分來源(如查字典)提到“斧琢”可引申為“通過艱苦努力修煉自身”,比喻像用斧頭雕琢玉石般磨砺能力與品質。但這一用法在古籍和權威文獻中較少見,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
不同來源對“斧琢”的解讀側重不同,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文史通義》《蕙風詞話》等原始文獻。
八公操巴牋逼據陳訴侈縱詞史存謝待理不理彫服斷織之誡獨木不林翻場坊場防鏽漆風浪拊綏高唱孤技毀譽不一混羼火曜薦舉健康翦柳狡憤驕弱計獲事足極量激切九疊篆酒器寄意汲引餽挽徕遠老喬民樂玩連環圖畫連朋醴醆龍茶嫚書冒銷目的論牡飛扒手瞥脫騎導秦家齊天鐥秋至其餘榮宗耀祖薩埵三回五解韶鈞石榴他故襲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