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皇威的意思、皇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皇威的解釋

(1).猶大懼。皇,通“ 惶 ”。《逸周書·嘗麥》:“予亦述朕文考之言,不易,予用皇威。” 朱右曾 校釋:“皇,大;威,畏。”

(2).指皇帝的威力。 漢 陳琳 《檄吳将校部曲文》:“謂為舟楫足以距皇威,江湖可以逃靈誅。” 晉 潘嶽 《西征賦》:“教敷而彜倫叙,兵舉而皇威暢。” 唐 韓愈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奮其武毅,張我皇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皇威”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獻用例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構成
    由“皇”和“威”組成。

    • 皇:本義為“大”或“君主”,在早期文獻中通假“惶”(意為恐懼)。
    • 威:指威嚴、權勢,可引申為使人敬畏的力量。
  2. 核心定義
    指國君或皇帝的權威與統治力,既包含治國威信,也隱含威懾性力量。


二、詳細解釋

  1. 通假用法:“皇”通“惶”

    • 表示“大懼”或敬畏,如《逸周書·嘗麥》記載:“予用皇威”,朱右曾校釋為“皇,大;威,畏”。
    • 此類用法多見于先秦文獻,強調因君權而産生的震懾感。
  2. 指代“皇帝的威力”

    • 強調君主通過政治、軍事等手段展現的統治力。例如:
      • 漢陳琳《檄吳将校部曲文》以“距皇威”形容對抗皇權;
      • 唐韓愈《西征賦》用“兵舉而皇威暢”描述軍事勝利對皇權威嚴的強化。

三、應用與示例

  1. 曆史文獻

    • 形容君主權威:《逸周書》等典籍多用于強調治國威信。
    • 描述畏懼感:如“予亦述朕文考之言,不易,予用皇威”(《逸周書·嘗麥》),表達對祖先訓誡的敬畏。
  2. 現代引申
    可比喻個人或組織的強大影響力,如“他在公司裡頗有皇威”。


四、總結

“皇威”一詞兼具“君主權威”與“威懾力量”雙重内涵,其含義隨語境變化。早期側重“惶”的敬畏感,後世更強調君主的政治統治力。需結合具體文獻和時代背景理解其深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皇威的意思

《皇威》是指皇帝的威嚴和威力。皇帝在古代中國是最高統治者,他們擁有無上的權力和威望。因此,皇威代表了皇帝所具有的權威和統治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皇威》的拆分部首是⺵和⺼。其中,⺵表示了皇威這個字的主要意義,⺼表示了與皇帝相關的背景。

根據部首,我們可以将《皇威》的總筆畫數分為7畫,其中⺵部分有5畫,⺼部分有2畫。

來源和繁體

《皇威》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發展,最早出現在蔔辭和金文中。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逐漸演變為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字形,所以現代漢字中也包含了《皇威》這個詞。

繁體字中,《皇威》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明顯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字形更加繁複,有時甚至難以辨認。然而,《皇威》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相比并沒有太大變化,仍然保留了類似的字形。

例句

1. 他的舉止莊重,展現出了一種皇威的氣質。

2. 皇帝的發言往往充滿了皇威,沒有人敢違抗。

3. 這個國家的君主通過展現皇威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皇權、尊威、帝王。

近義詞:皇權、帝權、王權。

反義詞:臣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