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械的意思、兵械的詳細解釋
兵械的解釋
(1).兵器。《呂氏春秋·簡選》:“簡選精良,兵械銛利,令能将将之。” 晉 潘尼 《火賦》:“砥鍊兵械,整飭軍容。” 清 梅曾亮 《送韓珠船序》:“天子獨察其胡賈,行無遠識含養……不以生喜怒,褻我兵械。”
(2).借指戰事。《史記·律書》:“六律為萬事根本焉。其於兵械尤所重,故雲‘望敵知吉兇,聞聲效勝負’,百王不易之道也。” 司馬貞 索隱:“《易》稱‘師出以律’,是於兵械尤重也。” 元 吳萊 《方景賢回聞吳中水澇甚戲效方子清侬言》詩:“自從 唐 季來, 吳 越 無兵械。”
詞語分解
- 兵的解釋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沖突)。 與軍事或戰争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争的争端
- 械的解釋 械 è 器物,家夥:器械。機械。 武器:械鬥。軍械。繳械投降。 木枷和鐐铐之類的刑具:械系。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兵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兵器
指用于戰鬥的武器或器械。例如《呂氏春秋·簡選》中提到“兵械銛利”,強調武器的精良。晉代潘尼《火賦》中“砥鍊兵械”也指打磨兵器。
-
借指戰事
通過兵器代指戰争或軍事行動。《史記·律書》記載“六律為萬事根本……其於兵械尤所重”,此處“兵械”即象征戰事的重要性。
二、應用與示例
- 古代文獻:如《史記》中“兵械”多與軍事策略、戰争勝負相關。
- 近義詞:兵器、武器(如《千篇國學》等詞典标注)。
- 實際用例:清代梅曾亮提到“不以生喜怒,褻我兵械”,強調兵械的嚴肅性;現代描述中,“兵械”也用于指代冷兵器時代的武器類型,如棍、扇等。
三、總結
“兵械”既可具體指代武器,也可抽象引申為戰争,需結合語境理解。其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及軍事相關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兵械(bīng xi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兵”(bīng)和“械”(xiè)。字形上,“兵”的左邊是“刂”這個部首,表示刀劍,右邊是“丙”,意味着兵器。“械”的左邊是“木”這個部首,表示與木頭相關,右邊是“枼”,是古代一種手持的兵器。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兵械”,指的是各種軍用器械、武器。
“兵械”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戰争中,制造、使用和配備兵器的技術和工具非常重要。因此,“兵械”一詞慢慢地形成,用來描述與戰争和軍事有關的器械和武器。
在繁體字中,“兵械”這個詞的寫法仍然是一樣的,沒有變化。
古代漢字寫法中,可以找到一些與“兵械”相關的字。“兵”在古代叫做“丙”,“械”在古代叫做“枲”。這些字在古代文獻和古代文字中有出現過。
以下是一些關于“兵械”的例句:
1. 軍隊需要先進的兵械來保衛國家。
2. 這把兵械在戰争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3. 研制新型的兵械是國家軍事技術的重要任務。
與“兵械”相關的一些組詞有:軍械、武器、裝備等。它們都可以用來描述與軍事和戰争有關的器械和武器。
“兵械”沒有明确的近義詞和反義詞。但是,可以根據具體的語境而選擇其他合適的詞來代替。例如,可以用“兵器”來替換“兵械”,或者用“和平”來表示與兵器相對立的意思。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