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兵械的意思、兵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兵械的解釋

(1).兵器。《呂氏春秋·簡選》:“簡選精良,兵械銛利,令能将将之。” 晉 潘尼 《火賦》:“砥鍊兵械,整飭軍容。” 清 梅曾亮 《送韓珠船序》:“天子獨察其胡賈,行無遠識含養……不以生喜怒,褻我兵械。”

(2).借指戰事。《史記·律書》:“六律為萬事根本焉。其於兵械尤所重,故雲‘望敵知吉兇,聞聲效勝負’,百王不易之道也。” 司馬貞 索隱:“《易》稱‘師出以律’,是於兵械尤重也。” 元 吳萊 《方景賢回聞吳中水澇甚戲效方子清侬言》詩:“自從 唐 季來, 吳 越 無兵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兵械”是漢語中表示戰鬥器具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詞源與語義兩個層面解析。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兵”本義為兵器,《說文解字》注“兵,械也”,而“械”在《玉篇》中釋作“器之總名”,二者結合後特指用于軍事作戰的器械。

從曆史發展看,古代“兵械”主要指冷兵器,如《左傳·成公十三年》記載的“秣馬利兵”,其中“兵”即涵蓋戈、矛、弓矢等實物。漢代《釋名·釋兵》進一步将“械”定義為“戒也,備敵之侵害也”,強調其防禦與攻擊的雙重功能。

現代語義中,“兵械”詞義擴展至包含火器、彈藥等熱兵器,如《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将其界定為“軍隊裝備的武器及其配套器材”。該詞在軍事文獻中常與“裝備”“武器系統”等術語并列使用,體現其在戰争體系中的基礎地位。

古籍用例方面,《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兵械精利”的描述,印證古代兵械質量對戰争勝負的影響;而《墨子·備城門》詳載守城兵械種類,反映其戰術應用場景的多樣性。

網絡擴展解釋

“兵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兵器
    指用于戰鬥的武器或器械。例如《呂氏春秋·簡選》中提到“兵械銛利”,強調武器的精良。晉代潘尼《火賦》中“砥鍊兵械”也指打磨兵器。

  2. 借指戰事
    通過兵器代指戰争或軍事行動。《史記·律書》記載“六律為萬事根本……其於兵械尤所重”,此處“兵械”即象征戰事的重要性。

二、應用與示例

三、總結

“兵械”既可具體指代武器,也可抽象引申為戰争,需結合語境理解。其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及軍事相關文本。

别人正在浏覽...

安福國會按屯半間不界便養表徵璧台殘山剩水察覈槎沫蹴踐寸名大别山地比地帶性定疊費連輔靥甘薯丱歲行竈汗青合縱連橫泓峥蕭瑟化化箋灰軀糜骨痙攣靜齋九牛一毫具供康乂曠望連浪摟算緑毛幺鳳買舟茫無邊際名花謬冗能子盼切烹銀清當輕庸賞罰分審紹興戲聖僧殊裔太初太甲天崩地塌天清氣朗痛骨望鹄台委法微門無時無刻詳照先子謝節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