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河湖海上行兇搶劫的強盜。《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小婦人父及夫,俱為江洋大盜所殺。”《明史·張可大傳》:“﹝ 張可大 ﹞分守 瓜洲 、 儀真 ,江洋大盜斂迹。”《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他一向本是江洋大盜;因他善于使船,專能搶上風,踅順水,水面交起鋒來,他那隻船使的如快馬一般。” 淩力 《星星草》第十三章一:“ 童先生 既然武藝高強,又帶着兵,幹啥不去捉那個江洋大盜呢?捉住了有二千兩銀子的巨賞呢!”
“江洋大盜”是漢語成語,指在江河湖海上搶劫行兇的強盜,現也引申為形容行事霸道或危害極大的惡勢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原指在江河湖海等水域進行搶劫的強盜,強調其活動範圍廣、危害性強。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小婦人父及夫,俱為江洋大盜所殺。”
曆史背景與出處
用法與例句
相關曆史事件與文學形象
詞語結構
由“江洋”(廣闊水域)和“大盜”(大規模盜匪)組成,凸顯其活動範圍與危害程度,含貶義,多作主語或賓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文學引用,可查閱《初刻拍案驚奇》《明史》等原始文獻,或參考權威詞典釋義。
《江洋大盜》一詞形容那些在江洋(即江河湖海之間)上活動的大規模盜賊。這些盜賊常常利用水路進行搶劫、掠奪和劫殺,給江洋沿岸地區的居民帶來巨大的危害。
《江洋大盜》一詞的拆分部首為“江”和“爿”,拆分筆畫為8畫。
《江洋大盜》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明代吳鎮宇的《水浒傳》一書中。這部小說以描寫宋朝時期的盜賊英雄為主線,其中就包括了許多江洋大盜的故事情節。
《江洋大盜》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江洋大盜」。
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古時候《江洋大盜》一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較大變化,具體寫法需要查閱相關古代文獻。
1. 這個地方曾經是江洋大盜喜歡活動的地區。
2. 英雄們聯手打擊了一夥江洋大盜,保護了百姓的安全。
江洋、大盜、*********、洋流、盜賊
江河巨盜、水賊、海盜、劫富濟貧者
守法公民、義士、正義使者、維護安全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