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漏訂訛的意思、補漏訂訛的詳細解釋
補漏訂訛的解釋
補充缺漏,訂正錯誤。 清 葉廷琯 《吹網錄·鈔輯史記正義》:“ 王 闆《史記》之外,并博攷他書所引,為之補漏訂訛,手鈔成帙。於是 守節 所箸,燦然復為完書。”
詞語分解
- 補的解釋 補 (補) ǔ 把殘破的東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縫補。補葺。亡羊補牢。 把缺少的東西充實起來或添上:彌補。補充。貼補。補習。滋補。 益處:不無小補。于事無補。 挖剜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 訂訛的解釋 訂正文字謬誤。 清 王夫之 《仿昭代諸家體·王太史衡<春賞>》詩:“銀箋疏寄催花句,卻為情深未訂訛。” 清 吳錫麒 《移居用樊榭集中韻》之三:“三豕訂訛求善本,一鴟修贄借鄰家。” 清 顧公燮 《丹午筆
網絡擴展解釋
“補漏訂訛”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發音:bǔ lòu dìng é(注意“訛”讀作“é”,而非“ér”)
- 結構:由“補漏”和“訂訛”兩部分組成,均為動賓結構。
- 補漏:修補漏洞,彌補缺漏;
- 訂訛:訂正錯誤,修正謬誤。
出處與背景
該成語出自清代學者葉廷琯的《吹網錄·鈔輯史記正義》,原文提到通過廣泛考證文獻,“為之補漏訂訛,手鈔成帖”,指在整理古籍時補充缺失内容并修正錯誤。
含義與用法
- 核心意義:指及時補充遺漏、修正錯誤,避免問題擴大。常用于學術研究、文獻整理或日常工作中強調嚴謹性。
- 近義詞:補殘拾遺、拾遺補阙。
- 詞性: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或定語。例如:“這份報告需進一步補漏訂訛,确保數據準确。”
使用場景
- 學術領域:如古籍校勘、論文修訂;
- 日常工作:修正文件或流程中的疏漏;
- 生活場景:比喻及時糾正錯誤,完善細節。
權威性說明
漢典和古籍原文均明确其釋義,建議優先參考。部分網頁(如)注音有誤,需以高權威來源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補漏訂訛的意思
《補漏訂訛》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補救錯誤或是糾正謬誤。用來形容及時糾正錯誤、補救過失。
拆分部首和筆畫
《補漏訂訛》這個成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分:補(衤部首,五畫)、漏(氵部首,四畫)、訂(言部首,六畫)、訛(言部首,六畫)。
來源和繁體
《補漏訂訛》的來源是《史記·鄧析傳》。繁體字為「補漏訂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補漏訂訛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補可以是「補」,漏可以是「露」,訂可以是「訂」,訛可以是「訛」。
例句
1. 張先生發現了公司財務賬目錯誤後,立即補漏訂訛,避免了經濟損失。
2. 在教育教學中,及時補漏訂訛,是很重要的。
組詞
凡是涉及錯誤糾正、補救過失的情境,都可以使用補漏訂訛這個成語。
近義詞
糾正錯誤、糾缺補漏、補缺遺漏。
反義詞
錯誤擴大、堅持錯誤、守住錯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