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補漏訂訛的意思、補漏訂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補漏訂訛的解釋

補充缺漏,訂正錯誤。 清 葉廷琯 《吹網錄·鈔輯史記正義》:“ 王 闆《史記》之外,并博攷他書所引,為之補漏訂訛,手鈔成帙。於是 守節 所箸,燦然復為完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補漏訂訛”是由“補漏”與“訂訛”組成的聯合式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向對文獻、言論或事物的完善與修正。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如下:

一、成語結構解析

  1. 補漏(bǔ lòu):“補”指修補、補充,“漏”意為遺漏、缺失,合指填補空缺或完善不足。例如《說文解字》中“補,完衣也”引申為彌補缺陷。
  2. 訂訛(dìng é):“訂”即校訂、修正,“訛”指錯誤、謬誤,合指糾正錯誤。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提到“訛,謬也”,強調對謬誤的改正。

二、語義内涵 該成語強調雙重動作:一為系統性補充,針對已存在但未涵蓋的内容;二為精準性糾錯,針對既有信息中的不實之處。例如在古籍整理中,“補漏”可指向增補散佚篇章,“訂訛”則涉及校勘文字錯誤(參考《古籍整理規範》,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三、應用場景

  1. 學術研究:如校勘學中“補脫文、删衍文,訂正訛字”(《校勘學方法論》,中華書局)。
  2. 文化傳承:適用于非遺保護中的“修複殘缺技藝,修正傳承誤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
  3. 現代出版:編輯工作中需“補充數據缺漏,核查事實性錯誤”(《現代編輯實務》,商務印書館)。

四、權威性溯源 該成語最早見于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補漏訂訛,功在竹素”,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多次使用該詞評價考據學著作,體現其作為經典學術術語的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補漏訂訛”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背景

該成語出自清代學者葉廷琯的《吹網錄·鈔輯史記正義》,原文提到通過廣泛考證文獻,“為之補漏訂訛,手鈔成帖”,指在整理古籍時補充缺失内容并修正錯誤。

含義與用法

使用場景

  1. 學術領域:如古籍校勘、論文修訂;
  2. 日常工作:修正文件或流程中的疏漏;
  3. 生活場景:比喻及時糾正錯誤,完善細節。

權威性說明

漢典和古籍原文均明确其釋義,建議優先參考。部分網頁(如)注音有誤,需以高權威來源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草命乘火打劫陳露尺竹伍符舂人籌募刺填撮序都國煩任副署蛤解功成行滿瓜渎光油油規天鶴鳴後碑教職聚彙沮惴口角欄門老健掠考樂事梁辀李師師镂冰斸雪倫品明齍男婦内屏年邁排頭兵旁推側引彊彊遷逐棄井區瞀人國榮色散念三易世幹試授傝茸鯈鯈剔撥鐵綫描霆電銅壺門頭風圖白忒枉賊違強陵弱文昌溫韋苋陸枭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