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媚川都的意思、媚川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媚川都的解釋

五代 南漢 劉鋹 據 嶺 南,于 海門鎮 置兵八千人,專以采珠為事,號為“媚川都”。至 宋 開寶 五年诏罷置。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談錄·雜錄》:“ 藝祖 廢‘媚川都’,黥其壯者為軍,老者放歸田裡。”參閱《文獻通考·征榷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媚川都”是五代十國時期南漢政權設立的一個特殊機構,其核心職能與采珠活動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媚川都”為南漢後主劉鋹在位期間(約958-971年)在嶺南地區設置的官方采珠組織,駐紮于海門鎮(今廣東沿海一帶),配備士兵八千人,專門負責深海珍珠的采集。

  2. 曆史背景與運作方式
    南漢政權依托嶺南沿海的地理優勢,将珍珠作為重要經濟資源。采珠士兵需潛入深海,作業風險極高,側面反映了當時對奢侈品的需求及統治者對資源的壟斷控制。該機構名稱中的“媚川”可能暗喻對江河(或海洋)的“取悅”,以祈求采珠順利。

  3. 廢止與後續影響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宋太祖趙匡胤下诏廢除“媚川都”,并将壯年士兵編入軍隊,年長者遣返歸田。這一舉措既削弱了南漢殘餘勢力,也緩解了因強制采珠引發的社會矛盾。

評價:媚川都的存續體現了古代政權對稀缺資源的控制手段,其嚴酷的采珠方式成為後世批判暴政的例證(如《渑水燕談錄》等文獻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媚川都:詞義解析

《媚川都》這個詞是漢語中的一個成語,意指某地景色優美,令人着迷追求。它包含了媚、川和都三個字,每個字都有自己的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和筆畫

媚(mèi):部首女,總筆畫11

川(chuān):部首巛,總筆畫3

都(dū):部首阝,總筆畫8

來源

《媚川都》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唐代白居易的《琴曲歌辭•詠懷》詩中:“借問媚川都,何似在君廬。千峰饒素髮,一水抱青蒲。蝴蝶飛中樹,花叢鳴急魚。”這句詩形容了一個美麗的景色,因而成為了後來形容景色優美的成語。

繁體字

媚川都(繁體字:媚川都),與簡體字一樣,表達了同樣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康熙字典》中收錄的古文字形為:媚(妹)川都(斿),顯示出古時候的字形與現在稍有不同。

例句

他們來到了那座深山老林,眼前的美景實在是媚川都,令人陶醉。

組詞

媚媚巴巴、媚人心扉、川流不息、川江水網、都市繁忙、都市化進程

近義詞

風景如畫、美不勝收、令人心醉、宜人的景色

反義詞

凄涼、荒涼、怪誕、丑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