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s too late (to do)] 沒時間,來不及
悔恨無及
(1).沒有趕到。《左傳·宣公十二年》:“無及於 鄭 而勦民,焉用之? 楚 歸而動,不後。”
(2).來不及。《左傳·哀公六年》:“作而後悔,亦無及也。” 宋 蘇轼 《代張方平谏用兵書》:“帝雖悔悟自克,而殁身之恨,已無及矣。” 魯迅 《書信集·緻章廷謙》:“老闆今天來訪我,然已無及,因為我的箭已射出了。”
“無及”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拼音:wú jí
結構:動賓式(動詞+賓語)
核心解釋:
注意:部分詞典提到“無及”有“無可比拟”的含義(如),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常用語境,可能為誤釋或特定引申用法,建議以“來不及”為核心釋義。
無及是一個成語,表示無法及得上或追趕得上。它用來形容自己或别人的能力、才華或成就等無法與某人或某事物相比。
無及是由另外兩個漢字組成的:無(無邊)和及(即食)。其中,無的部首為一丨,具有一筆;及的部首為人,具有二筆。
無及最早出自《莊子·外物》一文中的“鴈且無足稅之羽翮而是非焉,豈虞人之無及也邪?”。後來,這個成語開始廣泛流傳并成為常用詞彙。
在繁體字中,無及的寫法為「無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與現代有所不同。無及在古時候的寫法為「無及」,其中,無的部首為一丨,及的部首為八。古代的字形稍有差異,但讀音和意義與現代相同。
1. 他的才華無及,無法與他的兄弟相比。
2. 這個成績無及他人,成為衆人矚目的焦點。
無比、無法無天、無情
不及、無法比拟
超過、淩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