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廢懈怠,貪圖安逸。《書·無逸》:“治民祗懼,不敢荒寧。” 孔 傳:“為政敬身畏懼,不敢荒怠自安。”《漢書·元帝紀》:“朕戰戰栗栗,夙夜思過失,不敢荒寧。” 唐 柳宗元 《與楊誨之第二書》:“ 武王 引天下誅 紂 ,而代之位,其意宜肆,而曰予小子不敢荒寧。”
“荒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意義與“懈怠、貪圖安逸”相關。以下是詳細解析:
荒廢懈怠,貪圖安逸
這是最常見且權威的解釋。如《尚書·無逸》提到:“治民祗懼,不敢荒甯”,意為治理百姓時心懷敬畏,不敢懈怠或沉溺享樂。漢代《漢書·元帝紀》也沿用此意:“夙夜思過失,不敢荒甯”,強調勤勉自省,避免懶政。
迷亂安逸
部分文獻(如《漢典》)将其引申為因放縱享樂而導緻混亂的安逸狀态。
如今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讨論,日常口語較少見。例如在議論文中,可用“摒棄荒甯,勵精圖治”等表達倡導勤勉的價值觀。
《荒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荒涼、寂靜、無聲。
《荒甯》的部首是草字頭,它由草、又、艾三個部首組成。草的部首是艸,又的部首是又,艾的部首是艸。
《荒甯》的總筆畫數是15畫。
《荒甯》最早出現在《成語詞典》中,用于形容一片荒涼、寂靜、無人的景象。
《荒甯》的繁體字為「荒寧」。
在古時候,《荒甯》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具體的古漢字寫法尚無确切記錄。
1. 這片荒野一片草木凋零,空氣中彌漫着濃郁的荒甯之感。
2. 夜裡的村莊非常安靜,隻有凜冽的寒風帶來了一絲荒甯。
荒涼、寂靜、無聲、寂寞、凋零、荒野等。
寂寞、無聲、冷清、荒蕪等。
繁華、喧嚣、熱鬧、繁忙等。
【别人正在浏覽】